「與神同行:逆境見神恩」附錄作者:孫其達牧師 + 查看更多
「與神同行:逆境見神恩」附錄
作者:孫其達牧師
+ 查看更多
附錄一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二
兩個敬虔操練的例子: i) 禱告守望 ii)敬拜讚美
「當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將祂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提說祂的名已被尊崇。」(賽12:4)以賽亞先知提醒我們「稱謝」和「求告」的重要,它們能引導我們到神面前,祂是生命的泉源。人的生命需要水,沒有水就不能活下去。神就是活水的泉源(耶2:13),也是生命的泉源 (約14:6、徒17:24-25)。哈巴谷書中明顯看到,禱告和敬拜讚美如何幫助信徒在患難中突破、得力和更新。
i) 禱告守望
先知是一位禱告的人,時常為百姓禱告守望,也在禱告尋求神的旨意 (1:1、2:1)。他耐性等候直到領受神啟示的話語(哈2:4)神的話語給先知盼望和動力去呼求復興 (哈3:2)「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 (哈3:2)禱告有兩個重點:認定神 (箴3:5-6)和站在神的應許、話語上。
哈巴谷先知可能看見約西亞王在猶大掀起的宗教改革,剷除在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外邦邱壇和偶像。當約西亞重修聖殿時,發現了律法書,因而帶動了復興的浪潮(王下22:8)。哈巴谷先知在禱告中期盼神藉著另一個復興,為猶大帶來更大、更徹底的改革。
20世纪初的威爾斯大復興臨到之前,英國出現許多社會問題,賭博、酗酒之風盛行。由於當時的信徒對信仰冷淡,教會失去影響力。神興起一位名叫伊凡.羅伯斯(Evan John Roberts )的信徒。他眼見社會敗壞,心中滿有負擔,在10年間一直為復興禱告,結果帶來威爾斯的大復興。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在當時的復興運動中,很多酒吧、賭場、戲院關門,罪案數字大大減低;警察工作多休閒,教會滿了尋求神的人。這就是復興的力量。求神在今天的世代興起像哈巴谷和伊凡.羅伯斯的人來警醒守望。
有人說,禱告搖動神的手,意思是人禱告,神彰顯祂奇妙的大能,禱告是人的信心跟神的主權的結合。當神將負擔放在我們心中 (哈1:1),去為這世代守望,我們要順服,竭力呼求復興早日臨到。
信徒可以個人或與其他信徒一起操練禱告。耶穌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在面對屬靈爭戰時要「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6:18);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提前2:2);為教會和福音廣傳禱告 (徒4:31、弗6:19)。
ii)敬拜讚美
哈巴谷先知在第三章、追想神在祂子民中的作為。神既在以往施憐憫和恩典,拯救和幫助祂的百姓,將來也會一樣,祂沒有改變。雖然現今身處困境,先知仍然用信心宣告和讚美。「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3:19-20) 。「歡欣」是開心、高興地揚聲呼喊,是哈利路亞的頌讚。「喜樂」表示歡樂到跳起來,像跳舞的動作。先知因神是他的拯救和力量,使他生命昌盛和安穩,就高聲的讚美和雀躍地跳舞。3章19節的最後一句:「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有可能指是用作一首讚美詩。哈利路亞,神能使患難變成祝福,祂是配得受讚美。
「當稱謝耶和華,求告祂的名,將祂所行的傳揚在萬民中,提說祂的名已被尊崇。」(賽12:4)以賽亞先知提醒我們「稱謝」和「求告」的重要,它們能引導我們到神面前,祂是生命的泉源。人的生命需要水,沒有水就不能活下去。神就是活水的泉源(耶2:13),也是生命的泉源 (約14:6、徒17:24-25)。哈巴谷書中明顯看到,禱告和敬拜讚美如何幫助信徒在患難中突破、得力和更新。
i) 禱告守望
先知是一位禱告的人,時常為百姓禱告守望,也在禱告尋求神的旨意 (1:1、2:1)。他耐性等候直到領受神啟示的話語(哈2:4)神的話語給先知盼望和動力去呼求復興 (哈3:2)「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 (哈3:2)禱告有兩個重點:認定神 (箴3:5-6)和站在神的應許、話語上。
哈巴谷先知可能看見約西亞王在猶大掀起的宗教改革,剷除在猶大和耶路撒冷的外邦邱壇和偶像。當約西亞重修聖殿時,發現了律法書,因而帶動了復興的浪潮(王下22:8)。哈巴谷先知在禱告中期盼神藉著另一個復興,為猶大帶來更大、更徹底的改革。
20世纪初的威爾斯大復興臨到之前,英國出現許多社會問題,賭博、酗酒之風盛行。由於當時的信徒對信仰冷淡,教會失去影響力。神興起一位名叫伊凡.羅伯斯(Evan John Roberts )的信徒。他眼見社會敗壞,心中滿有負擔,在10年間一直為復興禱告,結果帶來威爾斯的大復興。歷史學家告訴我們,在當時的復興運動中,很多酒吧、賭場、戲院關門,罪案數字大大減低;警察工作多休閒,教會滿了尋求神的人。這就是復興的力量。求神在今天的世代興起像哈巴谷和伊凡.羅伯斯的人來警醒守望。

信徒可以個人或與其他信徒一起操練禱告。耶穌說:「總要儆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在面對屬靈爭戰時要「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並要在此儆醒不倦,為眾聖徒祈求」(弗6:18);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禱告,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提前2:2);為教會和福音廣傳禱告 (徒4:31、弗6:19)。
ii)敬拜讚美
哈巴谷先知在第三章、追想神在祂子民中的作為。神既在以往施憐憫和恩典,拯救和幫助祂的百姓,將來也會一樣,祂沒有改變。雖然現今身處困境,先知仍然用信心宣告和讚美。「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祂使我的腳快如母鹿的蹄.又使我穩行在高處……」(3:19-20) 。「歡欣」是開心、高興地揚聲呼喊,是哈利路亞的頌讚。「喜樂」表示歡樂到跳起來,像跳舞的動作。先知因神是他的拯救和力量,使他生命昌盛和安穩,就高聲的讚美和雀躍地跳舞。3章19節的最後一句:「這歌交與伶長,用絲弦的樂器。」有可能指是用作一首讚美詩。哈利路亞,神能使患難變成祝福,祂是配得受讚美。
在順境中敬拜、讚美較容易,在逆境中則較具挑戰。但若明白敬拜、讚美對生命建立的重要,特別是在逆境中,就會認真去學習,努力去操練,好讓能討神喜悅和經歷祂的大能。
敬拜、讚美是人本性與生俱來的一種傾向,是人將榮耀給神的一種行動。信徒敏銳到神同在時所流露出來的回應,向神傾倒出心靈深處的感情、敬拜、讚美、頌揚。渴慕對神敬拜的心是出自生命。門徒見到復活的主耶穌就拜祂 (太28:17)。

信徒要學習成為一位生命敬拜者,常操練自己在各樣不同的境況下,用心靈和誠實去敬拜(約4:24),盡量不受環境和各種因素的影響,讓生命更新,重新得力。使徒約翰九十歲時被放逐到拔摩島,單獨自己一人。因有主的同在他不孤單。有一個主日他被聖靈感動,天為他而開(啟4:1),看到天上的敬拜。同樣信徒被聖靈充滿和引導,可用方言禱告、靈歌來敬拜(林前14:14-15、弗5:18-19)。
敬拜出自生命,在敬拜中我們的生命也得著改變和深化:
• 對神有進深認識和經歷祂大能的彰顯 (徒16:25-34)。
• 敬拜中當我們專注仰望神,生命的內涵就不斷更新改變,使我們更像基督 (林後3:17-18)。
• 生命得淨化,敬拜中一面看到神的聖潔、美善, 又看到自己的軟弱和不足,便渴求主加力和潔淨 (賽6)。
• 有強壯生命的能力。敬拜讚美出來的能力能建立我們的生命,親近神是與我們有益。
• 敬拜、讚美有助我們專注於神,激勵我們建立信心去面對困難 (徒16)。
在逆境和困難中,人心會充滿煩亂、焦慮,混亂,生命會受束縛、捆綁、纏繞、迷惑,以致看不見耶穌基督的寶貴和同在。要從屬世的領域突破出來進到天上屬靈領域---神的同在中,去享受天上的寧靜、安息、榮美,是需要操練。敬拜和讃美可成為橋樑,帶來突破。當你開始敬拜、讚美時,敞開心門,用心靈誠實敬拜祂,尊崇衪,讓聖靈來引導你去經歷與神相遇。敬拜操練不容忽視,讓聖靈幫助我們將敬拜完美地獻給神,在祂得著喜悅和榮耀的同時,我們也被造就,阿們!
活出「在地若天」的生活一些其他例子
a) 建立門徒
耶穌在世上時,教導和訓練門徒。祂也將這責任交託祂的門徒 (太28:18-20),這責任也傳到我們。
a) 建立門徒
耶穌在世上時,教導和訓練門徒。祂也將這責任交託祂的門徒 (太28:18-20),這責任也傳到我們。
基督徒蒙召作耶穌的門徒,意味著他們渴慕效法耶穌,甘願放下一切來跟隨祂,把耶穌的教訓放在生命的首位,並以祂的生命作為個人生活的榜樣,甚至願意為主和福音作出犧牲。耶穌吩咐跟隨祂的人,除了要忠心成為主門徒外,也要去訓練別人成為主的門徒,多結果子(太28:19)。
作主門徒要面對挑戰是意料中事 (帖前3:3-4),跟從主是要付代價 (太16:24),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保羅和他的同工在帖撒羅尼迦傳福音時面對逼迫 (徒17:1-9),跟著帖撒羅尼迦的信徒也面對逼迫 (帖前2:14-),他們的遭遇,對信仰的堅持,生命的勇氣、委身、忠心和關愛,正是末世信徒效法的好榜樣,叫我們反思當今作主門徒的意義和責任。
門徒訓練有幾個基本因素:
• 建立一種熱情(passion);「熱情」意思是對一個目標的熱切渴慕,門徒訓練不是參與一個節目或按程序行事(program),而是指內心充滿一種渴慕像基督的熱情。
• 要有深度,依從主的話;「開到水深之處」(路5:4),生命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進深認識和經歷基督的豐盛,達至全人的建立和成長 (加4:19)。
• 注重實踐,藉著聖靈的帶領和幫助,並導師的指引去操練生命(提前4:8,彼後1:5-8)。透過屬靈操練,可使我們從自私和使人窒息的生命中釋放出來,並進入神豐厚的恩典中。
• 是一個過程;門徒訓練是一個,一生跟從主、委身學習的旅程,並非一個終點,要有清楚的目標和計劃。
• 需要互動,門徒訓練最適宜在群體中進行。要注意三方面:i)親密的關係,ii)督促,iii)神的話語。
我建立門徒的計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合而為一
信徒合而為一是主耶穌的心意。祂為信徒合一禱告 (約13:11,20-23),信徒的合一是聖靈所賜的 (弗4:3) 。教會是一個屬靈的群體,有聖靈內住並賦予能力給這個群體(林前3:16-17)。問題是為甚麼在實際的處境中,信徒一起生活、相交和同工,竟然變得這麼困難?
有人認為基督徒之間的不和,是象徵教會的失敗,更有人乾脆否認問題的存在,或盡量避免發生衝突,逃避面對。這樣的做法根本無助於處理教會衝突。較健康的做法是設法找出衝突的原因,並正視問題,予以解決,讓教會邁向和諧與合一。
造成不合一的根源包括:
• 群體內個人價值觀的衝突;
• 尋找滿足個人的重要性;
• 缺乏信任;
• 爭競的靈;
• 性格的弱點;
(請試舉其他的原因)
若要活出基督裡的合一,我們先要除掉各樣阻礙:驕傲、野心、嫉妒、不信任等等;並以謙卑、溫柔、忍耐和愛(弗4:2)來代替。基督徒從聖靈得生命,與基督合而為一,就要竭力保守信徒之間的合一,讓聖靈將所需的德行放在我們裡面(加6章)。一些實際可行的步驟就是:著手塑造品格、建立屬靈生命,並從生命中孕育屬靈果子。
我們在基督徒群體中一同生活和作工,務要保持開放的態度,學習聆聽和盡力明白對方,營造一個充滿溫暖、關懷、互勉、鼓勵的環境,使人可以坦誠分享,並敢於展示自己脆弱的一面;這樣,醫治、潔淨、連結、更新就會出現,深厚、豐富、真摯、有益的關係就能建立。
信徒要以「真道」作基礎,以「愛」作為建立的環境,依靠聖靈去持守和活出在基督裡合而為一的心。
我對信徒合一的負擔與實踐計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對靈魂的負擔
神的心意是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認識福音,得蒙救贖 (彼後3:9)。信徒要有愛人靈魂的心,認真去遵守主的大使命。請用禱告的心默想以下的經文:
「我是大有憂愁,心裏時常傷痛;為我弟兄、我骨肉之親,就是自己被咒詛,與基督分離,我也願意。(羅 9:2-3)
「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 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裏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 9:35-38)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8)
主再來的日子臨近,人靈魂是寶貴的。信徒面對世界這廣大、發白的禾場,要如何回應主的大使命?
我對基督大使命的實踐計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十一奉獻
新、舊約聖經都有論到金錢的奉獻。保羅:「……捐得甘心樂意的人,是神所喜歡的。」(林後9:7當代中譯本) 信徒實踐十一奉獻是蒙福的:『萬軍之耶和華說:「你們要將當納的十分之一全然送入倉庫,使我家有糧,以此試試我是否為你們敞開天上的窗戶,傾福與你們,甚至無處可容。』」(瑪3:10);「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林後8:9)
神喜悅我們這樣做因為,「……十分之一獻上……目的是要叫你們懂得在一切的事上都以神為首,敬畏祂。」(申 14:23 當代中譯本)
實踐十一奉獻的動力是神的愛:「你們知道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他本來富足,卻為你們成了貧窮,叫你們因他的貧窮,可以成為富足。」(林後9:5) 我們要知恩報德。
我的十一奉獻計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