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興教會的門徒訓練手册孫其達牧師、歐陽約翰牧師、蔡萬生牧師+ 查看更多
振興教會的門徒訓練手册
孫其達牧師、歐陽約翰牧師、蔡萬生牧師
+ 查看更多
引言
引言
第一部分:門徒訓練的五個基本要素(孫其達牧師)
第一部分:門徒訓練的五個基本要素(孫其達牧師)
第二部分:五旬宗特色的門徒訓練 (蔡萬生牧師)
第二部分:五旬宗特色的門徒訓練 (蔡萬生牧師)
第三部分:門訓三步曲---Make, Mature, Multiply(孫其達牧師)
第三部分:門訓三步曲---Make, Mature, Multiply(孫其達牧師)
第四部分:門訓三步曲課程 ---Make, Mature, Multiply(歐陽約翰牧師)
第四部分:門訓三步曲課程 ---Make, Mature, Multiply(歐陽約翰牧師)
第五部分:如何更新或建立一個門徒訓練計劃(孫其達牧師)
第五部分:如何更新或建立一個門徒訓練計劃(孫其達牧師)
年多前,三位牧者在疫情中一次的交通時,談到教會當今面對的挑戰和信徒的光景。為了進一步明白神在這動盪、變幻無常的世代要作的事,他們一同禱告和探討。感謝神,祂將五旬宗門徒訓練這主題放在三位牧者心中。
門徒訓練是信徒熟悉的題目,但教會在建立門徒時,遇到不少的挑戰和困難。斯托得牧師用六個字形容今日基督徒的光景「成長卻沒有深度」;而作者傅士得在「屬靈生命禮讚」一書說,「我們這個時代的禍恩是淺薄。事事尋求立時的滿足乃是一個基本的屬靈問題,今天最迫切的需要不是有大量聰明能幹的人,或是帶有恩賜的人,乃是有深度的人。」面對這樣的需要,我們如何去振興教會的門徒訓練?
初期教會的信徒,他們在經歷耶穌所應許的靈浸後,滿有能力傳揚福音。雖然受到逼害,仍有信心和勇氣去執行基督的大使命。他們被稱為「搞亂天下的人」(徒17:6)。三位牧者相信今天的基督徒同樣能像昔日的信徒,生命滿有影響和轉化的力量,將生命的道顯明出來,造福社群,榮耀上帝。
確認這需要後,三位牧者便開始探討「振興教會的門徒訓練」這題目。經過思考、探索,再加上他們牧會時一些心得,就整合出這本門徒訓練手冊和大家分享。這手冊的目的是:
a) 鼓勵教會重視及認定聖靈在門徒訓練的角色,學習如何透過聖靈去振興教會的門徒訓練;
b) 從使徒行傳去歸納初期教會在實踐大使命時的關鍵,從而幫助教會去更新或建立更多有深度、有使命和責任感的門徒;
c) 一同反思、明白今天世代潮流文化的衝擊,持守真理,活出聖潔,抗衡世俗文化;並確實神呼召我們作門徒的命定,願意付出代價,忠心跟隨基督,成為中流砥柱,在世作鹽和光。
門徒訓練並非單是信徒個人的取向,也不只是教會其中的一項事工,它乃是教會存在的核心。門訓的終極目的是叫我們學效主的樣式,活得更像主耶穌。一間成功建立門徒的教會,領導的牧者必須有門訓的知識和熱忱。門訓的基本要素是甚麼?教會怎樣建立門徒?
1. 門徒訓練的基本要素
• 信徒要有一種渴慕活像基督的熱情(passion)。它是一個過程,一生委身學習跟從 主,有清楚的目標和計劃;
• 要注重視實踐,藉著聖靈的帶領和幫助,並導師的指引去操練生命,進入神豐厚的恩典中;
• 要有深度,依從主的話語進深認識和經歷基督的豐盛,達至全人的建立和成長;
• 需要互動,它最適宜在群體中進行:彼此督促,在關係中成長;
• 作門徒是一種生活方式,重視繁衍,成為生生不息的門徒;
在這手册的第三和五部分,我會進一步探討和解釋以上的重點。
2. 世俗潮流對信徒作主門徒的挑戰
a) 聖經的提醒
↠ 信徒不屬於這世界,要從世界分別出來(活出聖潔)。
「他們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17:16)
「你們要歸我為聖,因為我耶和華是聖的,並叫你們與萬民有分別,使你們作我的民。」(利20:26)
↠ 不要貪愛世界
「不要愛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愛世界,愛父的心就不在他裡面了。」(約壹 2:15)
↠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不隨波逐流
「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
b) 末世的景況
「你該知道,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 神,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這等人你要躲開。」(提後 3:1-5)
c) 世俗潮流文化
從以下兩本書去認識今天有那些潮流、趨勢在威脅衝擊基督徒:如消費者文化、多元主義、後現代主義、自戀主羲等。
• 斯托得著:《世界在等待的門徒》参考第一章「不隨波逐流」;
• 衛爾斯著:《孤獨的神》
d) 信徒如何抗衡世俗文化?
請思考以下五方面:
1) 從自我為中心轉向以「基督為中心」,恢復對神超越性的認識和經歷;
2) 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學習「破碎」的功課;
3) 順服聖靈的引導,相信、倚靠祂的大能;
4) 努力建立門徒:按聖經的教導去訓練;強調作門徒的代價和責任;
5) 學習過簡樸生活 (效法耶穌的榜樣)
這部分將特別從使徒行傳的教會發展來探討門徒訓練.該卷書的解經家一般都不認為「門訓」是使徒行傳的主題之一。 然而,大使命的主軸就是門訓,而從使徒行傳我們看到,聖靈藉著使徒們廣傳福音至地極.按使徒行傳的記載,若說初代教會遵行主的吩咐去實踐大使命,熱切地傳了福音,卻不重視門訓是說不過去的。
門訓方式理當因教會不同的情況而做出調整,但原則卻是不變的。我們將從四個英文 “E”字母 (1. Empowerment 加力, 2. Exhortation 勉勵, 3. Encouragement 鼓勵, 4.Exemplification 榜樣)的原則來探討使徒行傳的門訓,並實際地運用這四個原則於當代教會中,成為門訓的模式,以期奠定穩固基礎,給教會增長帶來持續的動力。
只要有所謂的“教會”,門徒訓練就會引起人們的興趣。難怪神學家潘霍華說 「沒有活潑基督的基督教必然是沒有門徒訓練的基督教,沒有門徒訓練的基督教永遠是沒有基督的基督教」。(Christianity without the living Christ is inevitably Christianity without discipleship, and Christianity without discipleship is always Christianity without Christ) 。
美國的基督教正面臨一個生存危機,一方面聚會人數正在不斷減少,而教會已萎縮成為每週或每兩週一次的活動。 我們沒有成為教會being church,而是陷入了僅僅做教會do church,而且我們的行為常常與存在脫節。 我們已經從以耶穌為中心的社區退化為僅具有屬靈意識的個人鬆散集合。
教會的服事,是為了更多more/multiply,也是「更好better/mature」的信徒。這兩者都是必須的。「馬太 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做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20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9-20 中的大使命強調“使萬民作我的門徒”為其主要目標。有四個動詞,πορευθέντες(去)、μαθητεύσατε(培養門徒)、βαπτίζοντες(施洗)和 διδìσκοντες(教導)。 希臘語“μαθητεύσατε”(不定過去式主動語態,第二人稱複數)意思是“你們都要使人作門徒”,是主要動詞,而“πορευθέντες, βαπτίζοντες , διδìσκοντες”是工具分詞,表示門徒訓練的方式。
大使命中「去」的目標是為更多,而「使...作門徒, 施洗,教導」則是為更好的門徒。成長中的教會面臨深度的挑戰,為要能夠使信徒更成熟,成熟的信徒才會結果子;而結果子是真正門徒身份的標誌(約翰福音 15:8); 停滯教會則面臨著寬度的挑戰,需要傳遞異象,以期能激勵信徒向失喪的靈魂傳福音,領人歸主。
有學者說,美國教會信徒的生命和信仰「有一哩寬,但只有一寸深」,忽略門徒訓練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教會的許多信徒產生錯覺,以為門徒訓練是可有可無的,這些人以為,門徒訓練只適用於那些非常委身的人,或者那些被呼召作領袖,帶領事工的人。市面上有關福音書中主耶穌的門徒訓練資料多不勝舉,使徒行傳中的門訓資料卻是鳳毛麟角。 我的博士論文是從使徒行傳的角度來探討門徒訓練。若有興趣,可以“谷歌”搜索“Spirit-empowered Discipleship in Acts”就可以免費下載。至今全世界各地已經被學術界下載接近二千次。
門訓這任務的挑戰正是在此 - 解經家一般都不認為「門訓」是使徒行傳記載初代教會的主題之一。若說佈道、禱告、宣教、植堂、教會增長、聖靈、神蹟奇事、教會受逼迫, 甚至社會工作都被認可。然而,當深一層去思想,大使命的主軸就是門訓。從使徒行傳我們看到,聖靈藉著使徒們廣傳福音至地極,若說他們去實踐大使命傳了福音,卻沒有做門訓是說不過去的。因此,門徒訓練必須還原於對使徒行傳的研究。其實,研究使徒行傳會發現,聖靈加力的門徒訓練是早期教會爆炸性增長的潛在因素。
憑什麼如此說呢?首先,在五旬節當天,門徒們被聖靈充滿且奇妙地改變了.他們從一個膽小的小圈子變成了堅定信念的大能者。他們四處傳道,行神蹟,培訓初信者。其次,由於使徒行傳對早期教會如何完成大使命有條不紊地進行了描述,因此在五旬節後的事工環境中忽視門徒訓練這一環節就是公然的視而不見。
值得注意的是,門徒一詞在新約中出現了 269 次,其中基督徒出現了 3 次,信徒出現了 2 次。 名詞“門徒”(希臘文 μαθητής)在使徒行傳中至少出現了二十八次,主要是複數形式。單數形式出現了三次,在 9:26 和 21:16 (兩次)。與門徒互換使用的其他名稱是信徒、兄弟姐妹和聖徒。「門徒」 這名詞的出現表明門徒訓練的連續性和重要性。
此外,教會歷史的演進證實了門徒訓練的重要性。 若果不強調門徒訓練,任何與教會事工相關的運動都不會產生持久性的效果。
A. 門徒的定義 “mathetes” (意即“學生,學徒,跟隨者”)
門徒是一個委身於學習、跟從及見證主的人。門徒也必須是信徒,因為委身跟從主是條“本於信、以至於信”的道路。
研究使徒行傳後會發現,其實信徒和門徒沒有分別,因為信徒就是門徒。這和當時背景有關係,因為基督徒被視為是猶太教的威脅和羅馬帝國的麻煩制造者,因此常常受到逼迫。沒有人會在這背景下假意成為基督徒。從保羅和團隊在旅遊佈道時,常常遭受各種的迫害和危險,就可知道這逼迫的普遍性。
B. 何謂門徒訓練?
門徒訓練,有不同的名稱,視乎一個人的宗教傳統。天主教稱之為要理班,改教後有人稱之為屬靈操練,其他的名稱還有品格塑造,門徒造就;比較現代的有心靈關懷soul care,靈命指導等...它們基本上都是講同一件事,指一個人信主後的靈命培訓,和成聖有關.而其目標都是一致 - 像主!
門訓是艱辛的過程,它好比一個媽媽生小孩的過程,充滿著辛苦和淚水。「加4:19 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就是保羅對門訓的內心表白。
C. 門訓不是什麼?(門訓的錯誤觀念)
來自虔誠背景的基督徒透過屬靈操練來打動上帝 - 譬如每天閱讀聖經、祈禱、禁食、說方言; 以宣教為導向的基督徒履行宣教使命 - 更新他們的城市、為窮人服務、分享福音和培養門徒;另一些基督徒在道德上力求聖潔 - 避開“文化”,做正確的事,揭露錯誤的事。這些所做所為不是錯,但畢竟這些門路的關鍵是生命的改變! 這些以表現為導向的門徒訓練的問題在於它非常不可靠…每當我們用另一位「主」代替耶穌時,我們就把福音從我們門徒訓練的中心移走了。 我們用耶穌的完美表現來代替我們不完美的表現,這總是會失敗。
門訓不是一門學問,它的目的不是為了追求聖經知識Information,而是生命的改變Transformation。
門訓不是一門課程,像上大學那樣,唸完幾年後就可以拿到畢業證書。它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直到我們見主面,這過程才結束。
門訓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它不是說一個人剛信了主,還可以馬馬虎虎;若他要進深、更委身,像做個教會領袖甚或傳道人,那他就應該選擇門徒訓練。我們上面曾說過, 使徒行傳告訴我們的,信徒就是門徒。
其實,近代教會所看到的現象,就是急功近利、求快求多、七折八扣的廉價恩典的門訓課程。普遍教會的心態,是希望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些課程,促進信徒聖經知識和生命的成長,藉此帶來教會人數的快速增長!
「西1:28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29 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 從西1:28的 「各人3次...完完全全...勞苦...盡心竭力」目的就是「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由此可見,門訓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它需要付上不小的代價。我們從保羅身上看到他所做的門訓,是何等的費時、費勁、費心思!可是今天普遍看到的門訓,更像是工廠生產線,只要把原料放進去以後,就希望快速、大量地把產品製造出來.今天肯花時間給每一個人,耐性、細心地栽培,使信徒成長、成熟,以致繁殖結果在教會中並不多見!
我們不禁要問,「這真的是耶穌、使徒門和保羅的門訓方法嗎?」在路加福音 14:25-33,9:23-26 中,基督清楚地處理了這個問題。 路加福音 14:25 的 “極多人”中的許多人迷失了方向,不是因為基督沒有告訴他們對他們的要求,主的要求其實非常徹底 - 要愛他超過一切(14:26), 捨己天天背起十字架(14:27), 並要撇下一切來跟從主(14:33). 當人的“自我”擋住了道路,當人堅持自己的道路時,門徒跟從主的道路恐怕就走不下去了。 因此,對於那些知道了但不願意順服的人來說,他們就會發現自己迷失在門徒訓練的十字路口。
D. 門訓是什麼?
門訓是效法(學)主的樣式,一生見證主。正如保羅林前 11:1 所言,「你們該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樣 」。
門訓就是委身跟從主和服事主,並影響其他人也同樣去做(太11:28-30)! 門徒需要帶領其他門徒,與他們同行並為他們指路。 這才是門徒訓練的真正挑戰。 單靠言語不會使門徒訓練奏效。 正如許多牧師所發現的那樣,接受事工哲學及將其付諸實踐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生活和事工中的教訓往往是被看學caught而不是被教導taught的。 就如極具影響力的醫療傳教士艾伯特·史懷哲 (Albert Schweitzer) 觀察到:“榜樣並不是影響他人的主要因素。 這是唯一的事情。 那些有效地增加他們的事工的人是從模仿增加事工開始的。 你必須先生產,然後才能複制。 經驗證明,領導力和倍增能力更多是被看學而不是被教導的”。
以下是普特曼(Jim Putman)提及的門徒訓練模式, 作者將它們重整並總結在下列表中。
Attractional Model
吸引力模式 - 使用計劃和活動來吸引和訓練人。
弱點:每個項目/活動在嘗試幾次後都會失去吸引力。
Relational Model
關係模式 - 關係環境中的聖經門徒訓練。
弱點:對門徒來說很費時間,必須願意在關係中走第二里路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Classroom Model
課堂模式 - 專注於聖經研究和教義。
弱點:牧師和員工筋疲力盡,因為他們被期望做大部分的事情,比如教學和培訓。
Educational Model
教育模式 - 信仰越來越深。 牧師和教師以關係的方式教導和照顧所有人。
缺點:對牧師/教師要求太高。 並非所有的牧師/教師都擅長教學。
Missional Model
宣教模式 - 專注於為人們做事,尤其是有需要的人和邊緣人。
弱點:善行不一定會帶來福音的分享。
Organic Model
有機模式 - 共同生活以啟迪。
弱點:如果連接不能導致真正的改變,可能會令人沮喪/惱火。
在哀嘆門訓模式缺乏有效性時,許多與大使命相關的文獻和其他最近的研究都承認,當代教會在實踐方面存在嚴重錯誤或缺乏有效的門徒訓練方法。 人們似乎越來越相信,許多當代的門徒訓練模式和方法並沒有真正培養門徒。
也正因如此,論及運用不同的模式,我們必須知道,沒有任何一個模式是完全的,正如威爾金斯Michael J. Wilkens 說:“每一種門徒訓練模式的優勢在於它強調一種特定類型的門徒訓練教學,每個門徒訓練模式的弱點也是在於它不強調其他類型的門徒訓練教學”。
1.Empowerment 加力
約翰斯托特(John Stott)說:“沒有聖靈,基督徒的門徒訓練將是不可想像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同一位聖靈當耶穌在世時賦予他能力,使他能夠傳道、醫治、趕鬼並行許多神蹟(使徒行傳 10:38)。 耶穌強調,當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時,這種能力可以成為門徒的福分,在言行上為祂作有效的見證。根據使徒行傳的模式,聖靈的加力empowerment總是帶來積極的結果,從那些已經“入內”的人開始,到那些還沒有認識基督的人。
聖靈加力的經歷無法在紙上充分解釋,因為它是一種強烈的個人經歷。除非你和他們在一起,否則你無法感受到情感和快樂的興奮。 聖靈的洗不是情感主義,但它絕不會發生在枯木上。 它伴隨著興奮和情感, 必須分享這種充滿情感的體驗才能會被欣賞。 你無法反駁它,因為他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體驗了上帝的存在、力量和現實。 這裡沒有什麼反對神學的,但是一個有經驗的人不會任由有爭論的人擺佈。
60年代在靈恩復興中舉足輕重、影響深遠的羅馬天主教神父、學者弗朗西斯·麥克納特在分享自己受聖靈洗的經歷時說:“我被喜樂淹沒了,一陣笑聲席捲了我,我的生活從未如此。 從那時起,我為數百人祈禱,他們的生活也因要求接受聖靈的充滿而改變。” (Francis MacNutt, Deliverance from Evil Spirits: A Practical Manual. Grand Rapids: Baker Publishing Group, 1995. 271)
如果門徒們沒有能力又沒有辦法去做,大使命的授命就毫無意義。我的研究結果發現,沒有聖靈的加力,是沒有法子做門訓及任何有效的服事的.這就是祂在升天之前應許門徒能力的原因,「徒1:8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 你們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
在一些五旬宗教會中談論加力可能聽起來像是在陳述顯而易見的事情。這又未必。究竟這能力意味著什麼?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學者們甚至無法就這種賦予能力的目的是什麼達成共識。 有人說主要是為了見證,有人堅持說是為了基督徒生活。本文的作者認為兩者兼而有之,如果聖靈的洗只包括事奉和宣教的能力,那麼基督徒生活的力量從何而來? 試問靈力與聖潔的生活怎能分開呢?
根據觀察,掛名和實踐五旬宗教會之間是存在明顯不同的。對初代教會信徒而言.聖靈充滿得著能力,並不是課堂討論,神學院訓練的課題,而是實際生活事奉中的一個改變生命的經歷.加州Francis Chan 牧師對當代聖靈的景像作了坦誠的觀察,“無論你來自什麼宗教傳統,對聖靈都有包袱和刻板印象。 必需要放下你的包袱和刻板印象,這樣你才能對上帝想要教給你的東西持開放態度。有些人經常談論,甚至誇耀聖靈,但他們的生活卻沒有結出聖靈的果子。 其他人以理論或學術術語談論聖靈,卻沒有在工作中經歷到他。 還有一些人出於自己所有實際目的而忽視他,正如你所預料的那樣,他們很少體驗到與聖靈的關係或親密關係。” (Chan, Forgotten God)
這足以說明,僅僅對聖靈進行神學論述是不夠的。 因為聖靈是要被人賞識,不是要來考究的東西。 祂來是賦予人,而不是東西物件能力。人是可以切實地體驗到祂的存在和力量。 對於那些渴慕祂的人來說,祂會變得真實,是他們心中的 “祢”,而不是他們用來討論的“它”。
綜觀門徒,與耶穌三年在一起,結果看到門徒所表現的是軟弱、無力、失敗。彼得三次否認主就是最好一個例子。但聖靈充滿改變了這一切。無可否認的是,使徒行傳中的門徒在生活和事奉上都與福音書中所記載的有很大不同。 按使徒行傳二章所記載,門徒首次對聖靈充滿的經歷,這稱為五旬節事件,帶來給他們翻天覆地的改變。論聖靈充滿的經歷,現代基督徒與我們在這些新約書信中讀到的基督徒之間的巨大區別在於:對我們而言,它主要是一種表現; 但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真實的生命經歷。
初代教會信徒所知道的不是很多,但他們知道多少,就實踐多少,學以致用,行動性強。這導致每個信徒都是門徒,都是影響社會的有力見證人,是生命的改造者。徒 17:6 (帖撒羅尼迦城的人)稱門徒為「那攪亂天下的也到這裡來了」。
從初代教會爆炸性的增長看來,加力的本質帶有倍增和成果豐碩的理念。 加力的美妙之處在於它是一個自我複制和倍增的過程。 耶穌提到結出三十、六十和一百倍果實的好土(馬太福音 13:23)。 如果不賦予門徒這上頭的能力,就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果。
在信徒的生活中,沒有什麼比被聖靈充滿(徒2:4) 並繼續保持充滿(弗5:18)來得更重要的了。 從五旬節到我們的主再來,教會的使命是“領受從上頭來的能力”(路加福音 24:49),“做事工直到我主耶穌來”(路加福音 19:13),“往普天下去”(馬可福音 16:15)並體驗 “主與他們同工,神蹟隨著,證實所傳的道”(馬可福音 16:20),我們都看到聖靈的足跡。
2. Exhortation勉勵
過去常聽說 “講台引導世界the pulpit leads the world”。神話語的傳講加上聖靈的能力運行-這就是使徒行傳的模式 。 徒2:42說門徒「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掰餅、祈禱」。「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是什麼意思? 它需要與使徒服從基督的教導放在同一條線上來看待, 它暗示了所傳講內容上的權威和意圖上的忠誠。 沒錯,基督離開了,但祂的話語藉著門徒留傳了下來。
使徒行傳 4:31 “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 和他們都被聖靈充滿,放膽傳講神的道。”在這節經文中,我們看到了神話語事工的示範順序。
禱告Pray → 充滿/同在Filled/Presence → 傳講Preach
假如不紮根於神的話語,門徒訓練就會膚淺、儀式化和情緒化。門徒訓練的目標是要人像基督。 保羅將這樣的過程比作分娩,“我親愛的孩子們,我又為他們受生產的痛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裡”(加 4:19)。 果真如此,那在你裡面成形的基督必須影響整個人的存在:頭腦、情感、理性和意志。若果信息只停留在腦袋上時,就難免會出現膚淺和屬靈的虛偽。
徒二聖靈降臨充滿門徒後,彼得站起來講道.一場十分鐘的講道,三千人得救.這裡的彼得和福音書的彼得,判若兩人。他講道的結果,叫人扎心,聽眾異口齊聲問 “我們當怎樣行 What shall we do?“ 徒 2:37. 聽道的人深感必須做出一個道德的決定 “Now what? 該怎樣?” 現今世代看見許多沒有聖靈恩膏的講道,聽講員講完60分鐘後,人家會說 “So what那又怎樣!”
研究使徒行傳中的人物,司提反、彼得、保羅-他們個個都是被聖靈能力充滿來講道的人。作者發現他們的講道都有一個共通點:簡單、有權柄、高舉基督、福音性強及建立人。他們做到的,正是主的吩咐「feed my lamb餵養我的小羊」,而不是餵養長頸鹿式的講道,講得很高深,可是人家聽不懂! 這正是未能將基督教信息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 許多人離開教會是因為講台上的語言對他們過門徒生活來說毫無意義; 信息與他們自己的生活無關,只不過是避重就輕地繞過了生活中許多具有威脅性和不可避免的問題。
神話語的傳遞在門訓的重心在哪裡? 知道經文說什麼重要,但知道它對我意味著什麼就更顯得重要了。使徒門以主基督乃舊約應許應驗的實現為出發點,又不忘針對時弊加以敲擊,精簡有力,使福音信息深入人心肺腑.他們的宣講,包含了三大方面:
可信度Ethos
關係到演講者的可信度。 這是聽眾對他這個人的看法。我們對演講者或作家性格的看法會影響我們發現那個人所說的話的可信度或說服力。
這並不意味著傳道人必須是完美的,不是,他們不必如此。但他們必需要顯示真誠和真實。
感染力Pathos
講道的感性包括訴諸聽眾的認同感、他們的自身利益和情感。 過去和現在的許多修辭學家都認為感染力是最強烈的訴求。
有些人可能認為感性是關於聲音、手勢和動畫,但講道中的感性不止於此。 這不僅僅是身體或情感上的吸引力,其核心的情懷總是吸引思想和意志。
有人說講道是火上澆油的邏輯 logic on fire,必須確保我們愛實際聽我們講道的人。
合道理Logos
信息的內部一致性。 它包括訴求的清晰度、其理由的邏輯及其支持證據的有效性。
「耶穌」就是傳道的ethos可信度(品格模範)、pathos感然力(同情心模範)以及logos合道理(生活模範)。
傳道人必須活出他所傳的信息,以他的謙卑和熱情讓聖靈通過他工作,並期望這樣的講道靠著聖靈的能力帶來生命的改變。
神的話語和聖靈都具有神的能力, 兩者需要共同合作才能產生最佳結果。 雖然兩者仍然可以獨立運作,但當兩者結合時,上帝的力量總會被釋放出來。 彼得五旬節的講道和果效,一直都是神話語傳講事工的典範。 五旬節聖靈降臨使這兩者的結合得以實現。 試想如果彼得在五旬節之前講同樣的道,結果會怎樣? 聽眾或許還是會回應基督復活的信息,但絕對不會是三千人。
在福音派教會中,對於神話語事工的重要性並無分歧,大家都認同這方面. 羅馬書 1:16 說:“我不以福音為恥,因為神的大能救了一切相信的:先是猶太人,後是外邦人。” 然而,關於聖靈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卻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被譽為非洲使徒的 Reinhard Bonnke 曾經說:“聖靈的目的不是讓我們高興得飄飄欲睡,而是讓我們被靈火燃燒來為世界帶來改變。 禱告不足以喚醒一個死去的教會, 它需要充滿聖靈生命話語的力量。 生命來自活潑的道, 我們能做的和應該做的就是熱心傳這道。”
改革宗學者和多產作家 R. T. Kendall 撰寫了名為《聖火》的書。他書中談及「那些強調聖言方面的人看重曾經交付給聖徒的信仰真道、解經性講道、純正的神學、重燃宗教改革的教義—因信稱義、神的主權,並堅持,在我們回到神的話語之前,神名的榮耀不會恢復。 這種強調有什麼問題? 沒有問題! 在我看來,這是完全正確的。 那些強調聖靈的人主張回到使徒行傳、神蹟、奇事和神蹟,以及聖靈的恩賜—進入在禱告時會被震動的地方,進入彼得的影子,你就得醫治,欺哄聖靈, 你就會被治死;堅持,除非我們恢復聖靈的能力,否則神名的榮耀就不會恢復。 這種強調有什麼問題? 也沒有問題! 在我看來,這是完全正確的。 問題是,雙方都不會向對方學習。」
研究使徒行傳的門徒訓練之後,作者的結論就是,該書顯示出來的門徒生命和事奉,都和上述提及的神話語和聖靈能力息息相關,它如飛機的雙翼一樣,缺一不可。
3. Encouragement 鼓勵
研究使徒行傳後發現,作者用鼓勵、安慰至少23次,而灰心/喪志竟然是零次。 這是否表示初代教會沒有灰心,令人喪志之事?肯定不是的,作者路加醫生的用意很清楚,因他要聚焦在事奉的積極方面,來鼓勵信徒.其實,當教會快速發展,教會碰到的問題、遇到的阻力也特別多,但每一次在聖靈帶領幫助底下,教會總是能迎刃而解,所看到的是教會節節得勝。
門徒訓練是個人化的,因為耶穌呼召個人跟隨他。 在馬太福音 4:18-19 中,耶穌呼喚彼得和他的兄弟安得烈,在第 21 節中,耶穌呼喚雅各和他的兄弟約翰。 他們立即撇下漁網和船隻跟從祂。 門徒訓練也是一項集體追求,因為在個人響應基督的呼召之後,他們被聖靈加入到一個信徒團體。
門徒相聚的主要原因是為了鼓勵、指導、安慰和激勵。 在任何一個星期天,牧師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面孔坐在長椅上。 有的面容憂慮,有的皺眉怒視,有的低頭看著地板,有的因不安而刻意避開傳道人視線的軌跡。 他們可能正面臨著生活的壓力,風風雨雨的衝擊; 或者甚至可能是他們聲稱的上帝的應許,似乎並沒有像他們希望的那樣實現。
基督徒生活在“即然already”和“未然 not yet”之間的衝撞時可能會令人沮喪。 也正因如此,門徒需要安慰和力量才能繼續前進。 當我們與內心的誘惑和敵對的世界作戰時,那時聖靈就在旁邊,催促、歡呼並賜下希望讓我們繼續前進。
然而,門徒訓練絕不能以一個人的皈依而告終。 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鼓勵信徒(無論是新信徒還是未成熟的基督徒)跟隨基督並變得更像他。 當我們變得更像基督時,我們就在做主門徒的路上漸漸成熟與結實,這是培養門徒的目標(以弗所書 4:13-15;歌羅西書 1:28)。
門訓是一種刻意去經營的關係.在這種關係中,我們與其他門徒同行,以在愛中互相鼓勵、裝備和挑戰,從而在基督裡走向成熟,這包括裝備門徒去教導他人。正如一句非洲的諺語貼切地描述,「若要走得快,自己走;若要走得遠,一起走。」
聖經中充滿了鼓勵的故事。 一些典型的例子包括:
摩西對約書亞
摩西為約書亞提供了領導以色列人的在職培訓。
耶穌對彼得
彼得作為耶穌的門徒可謂失敗。 他在關鍵時刻總讓耶穌失望。 然而,由於我們主的愛和鼓勵,彼得崛起成為耶路撒冷教會的偉大領袖。(約翰福音21章)
保羅和提摩太
提摩太被一種軟弱、膽怯和年輕缺乏經驗的感覺所征服。 但保羅在旁邊鼓勵他,提後1:7 “不要叫人小看你年輕...... 因為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巴拿巴與保羅
我們看巴拿巴與保羅的關係,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徒9:26 掃羅到了耶路撒冷,想與門徒結交,他們卻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9:27 惟有巴拿巴接待他,領去見使徒,把他在路上怎麼看見主,主怎麼向他說話,他在大馬士革怎麼奉耶穌的名放膽傳道,都述說出來」。保羅在事奉的早期,也是巴拿巴在其身旁大大地鼓勵著他 (徒11:22-26),沒有巴拿巴的鼓勵和從旁協助,恐怕也看不到後來的保羅。
這些經歷讓保羅實際的看到鼓勵人事奉的重要性.他自己後來就不停的在做這啦啦隊長的工作。你會發現保羅在其第二及第三次的旅遊宣教過程中,他是花許多時間和精力去探訪、鼓勵他自己先前所建立的教會。他的書信,除了教導、糾正和勉勵以外,更重要的就是在信心的道路上鼓勵信徒.當他自己不便探訪教會的時候,他都確保能派他的同工(如提摩太、西拉、路加)去鼓勵信徒。
其實,每個信徒都應當在他的生活中培養三種關係:
• 保羅 一個年長且更有智慧的信徒,你可以向他學習
• 巴拿巴 一位教導、鼓勵並問究你責任的朋友
• 提摩太 一個你要投資你時間和生命的年輕信徒
這三種關係允許他人談論你的生活,同時也允許你分享他人的生活。透過分擔分享,門徒就可以做到彼此鼓勵。
4. Exemplification 榜樣
榜樣是從門徒製造者身上散發出來的模範生活,好使門徒們在生活和事工中去共同效法。學習方式有多種多樣,而效法modelling是位居榜首。
馬可福音 3:14 “他指定了十二個人,使他們可以與他同在,並且他可以差遣他們出去傳道,並有權柄趕鬼。” 耶穌通過他的榜樣教導我們,一個人的品格決定了他的影響力。 主塑造了謙遜、服事、誠實、服從、犧牲和愛的品格。耶穌花了三年時間與門徒們在一起,目的是為他們樹立榜樣的生活和事工。 耶穌教導他們如何生活,向他們示範如何服務,並向他們展示如何對付他們的敵人。 主的教訓教導他們,也被門徒抓住了。 他們所見即所得,完全一致。 馬可福音 3:15 也分享說他們被差到陌生人的地方去事奉。 耶穌看著他們服事時,借機會指導和糾正他們。
從徒20章保羅和以弗所長老的談話我們也可以看到保羅侍奉的榜樣:
Transparency 坦露
“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 (徒 20:18) ;“ 你們也知道...” (徒 20:20);「…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徒 20:34) 。坦露在基督的肢體中孕育信任和真實。 沒有它,宗教就變成形式主義,漂浮在表面上。保持坦露的原因是要邁出下一步,成為耶穌希望你成為的那種人。 如果不以成熟的正確態度接受坦露的後果,就會形成論斷人的態度。 到時,我們發現自己在逃避生活中的罪惡和錯誤,卻朝著解決他人生活中的問題的目標而努力。
Humility 謙卑
使徒行傳二十章記載了保羅第三次佈道旅程的結束。 無論以任何標準衡量,他都算得上成功,不僅是他所涉足的地域或他創辦的教會數量。更重要的是,他被尊為真正的獻身者,是上帝真正的僕人。保羅向這群以弗所教會的長老說,他在他們中間 「徒 20:19 服侍主凡事謙卑,眼中流淚.…」;「徒 20:35我凡事給你們做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
一位基督教的牧師曾說, 「我覺得自己完全無用,直到我發覺神不是要我做個偉大的人。 I was never of any use until I found out that God did not intend me to be a great man。」伊利牧師(Dave Earley)說 :“年輕的門徒製造者需要看到你的行動.他們從你的榜樣所學的,比從你的教導更多”。
保羅如何看待成功? 成功並沒有改變他的事工理念。 他繼續謙虛地服務,幫助弱者(可能這些人沒有現金)。 成功並沒有改變他的生活方式, 他仍然相信「施比受更為有福」。 成功也不會改變他想要被對待的方式(不需要黑帶保鏢隨身); 他仍然流著眼淚服事,呼籲人們悔改並相信福音信息。 保羅用他的生命表明什麼是真正的謙卑!
Sacrifice 犧牲
「徒20:23-24 … 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裡向我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我,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 年輕有為為主殉道的宣教士Jim Elliot 留下名言給我們 “He is no fool who gives what he cannot keep, to gain what he cannot lose一個放下他自己不能緊守,來得著他不能失去的人,不是傻瓜” 。
保羅以正直的態度服侍,這表現在他可以自由地給予和不願索取。 他為福音的緣故做出了犧牲,因此它仍然是一個“免費”的福音。 他本可以要求,但他沒有這樣做。 這與一些現代、繁榮的大型教會牧師和基督教電視名人形成強烈的對比。
Diligence 殷勤
Francis MacNutt 牧師說,「今天教會的基本異端不是教義的; 我們相信聖靈,我們甚至可以慶祝五旬節。 問題在於我們做了什麼—或者更確切地說,在於我們沒有做什麼 。」
「徒 20:34 我這兩隻手常供給我和同人的需用,這是你們自己知道的」。「徒 20:20你們也知道,凡於你們有益的,我沒有一樣避諱不說的,或在眾人面前,或在各人家裡,我都教導你們…」,「徒 20:31 所以你們應當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地流淚勸誡你們各人…」。
從上述經文我們看到,保羅是晝夜努力不懈來事奉主的人.他一方面強調主的恩典,另一方面也是個殷勤事奉主的人。恩典和殷勤並不相悖。未經訓練就試圖想成為敬虔,對靈性的傷害就如同不經訓練就試圖跑七英里對身體的傷害一樣。 簡而言之,我們必須實踐屬靈操練,這些操練形成通向上帝心意的途徑,並將我們轉變為敬虔的人。
「歌羅西書 1:28 我們傳揚他,是用諸般的智慧勸誡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地引到神面前。 29 我也為此勞苦,照著他在我裡面運用的大能盡心竭力。」
分析上述經文後發現,保羅是如何做門徒訓練:
· 他的目標 -“「他」(基督)就是那一位”
· 他的方法 -“宣告、勸告和教導”
· 他的注意力-“每個人”
· 他的方法 -“用諸般的智慧”(來自上帝)
· 他的目的 -“把各人在基督裡...引到神面前”
· 他的目標 -“完完全全地”
· 他的態度 -“盡心竭力”
· 他的依賴 -“聖靈的大能”
Integrity 誠信
誠信是極重要的,因為信任是以誠信為依據. 沒有彼此信任的關係存在,牧者就不可能領導教會向前。 牧養羊群就像艦長駛船經過暴風浪,船員必須信任船長能把船導向海港。保羅的誠信在徒20:18 一覽無遺 「他們來了,保羅就說:“你們知道…you know how I lived the whole time…”,20節 “你們也知道…”, 35節 “我凡事給你們做榜樣,叫你們知”」。 保羅是個有誠信的傳道者,人前人後,他都是個同樣的保羅。
聖經說大衛 「以正直的心」 牧養以色列人。 然後他接著說一句平行的話,「他用靈巧的手帶領他們。」 請注意,它是從「內心的正直」開始的。 它顯示了它在領導力和門徒訓練方面的重要性。 當技能、才能和/或魅力超越內心的正直時,醜聞很快就會接踵而至。 門訓作者福斯Matthew Fox說:「領導力總是由內而外的事情。 領導者的領導能力與其內在的完整性和品格直接相關。」
講到靈巧的手,赫爾Bill Hull 在其著作The Disciple-Making Pastor列出了耶穌教導中足以影響成長的六個步驟:
· Tell them what 告訴他們是什麼。
· Tell them why告訴他們為什麼。
· Show them how告訴他們怎麼做。
· Do it with them和他們一起做。
· Let them do it讓他們去做。
· Deploy them差遣他們。
最後,成功的門徒訓練,我個人認為必定是含有下面幾個特徵和轉向:
· 從課堂classroom到心房 inner room
· 從知識information到生命改變transformation
· 從模式model到效法model after
· 從增加addition到倍增multiplication
提後2:2「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這裡看到有四代的門徒.門訓的成功與否,「看你能繁殖自己幾多代」。
我們需要理解基督大使命的整全意思 (可16:15,太28:18-20) ,它不單是傳福音,帶領人認識基督。這方面只是大使命的開始,繼續要幫助他們成為門徒,在基督裡成長,作個生生不息的門徒。
i) 傳揚福音,領人歸主
「他又對他們說: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可16:15)
ii) 使信的人成為有責任感的門徒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太28:19)
初期教會的信徒,藉聖靈的大能執行基督的大使命時,教會不斷增長。今天,若我們注重大使命的三個M:Make (使人作門徒) 、Mature (成長的門徒) 、Multiply (生生不息的門徒) ,教會也會同樣增長。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1.使人作門徒 (Make)
信徒對靈魂要有負擔,熱心傳揚福音,領人歸主。當人相信和接受耶穌基督時,他的生命就經歷轉化,成為基督新人類。聖經說,「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這是何等有福和榮耀的事。在基督裡,這人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地位改變了,他從神得著新生命,滿有神的性情。這新生命是一個罪得赦免 、自由和釋放、滿有喜樂、盼望和平安的生命;充滿正能量和神豐盛的恩典。
有人說,「牧人不會生羊,只有羊才會生羊」。當人得著新生命,就要與別人分享神在他生命所作的事。今天的世代面對重重的困難,無論人或生態環境正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這個危機四伏的時代,人需要福音的盼望。信徒是基督復活的見證人,我們要有新的熱忱和確實的信念,相信神要在這世代作新事。我們的世界已脫離了常軌,要趕快勸人轉向神,因祂是道路、真理、生命。求神給我們有從祂而來的信心和勇氣,靠著聖靈,為主得著這世代。
作主的門徒要準備付代價,背起十字架來跟隨主。德國神學家潘霍華有一句名言﹕「當基督呼召一個人的時候﹐祂是叫他來死。」這「死」是指捨己,放下自己,完全脫離舊我的意思。信徒背十架就是看自己是死的,與世界有分別,完全為主而活。
為何需要這麼高的標準?要求和代價那麼大?你有沒有想過,不付這代價的代價會更大?我們將會得不到豐盛的生命,不能茁壯成長,不能成為合用的器皿。
當耶穌呼召一個人來跟隨他,祂不但看見他的現在,祂更洞察到他將可能成為的器皿。所以我們要有計劃地引導和裝備初信者,讓他們成長和被建立,直到基督成形在他們的心裡。
2.成長的門徒(Mature)
重生得救只是新生命的開始,神的心意是要信徒在基督裡成長,生命不斷更新、改變,長得滿有基督的的身量;常被聖靈充滿,帶著使命服事。成長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到達目標。聖經在這方面已有清楚的教導,信徒不容忽視(彼後1-5-8)。
當信主的人在「蜜月期」過後,新生命會面對考驗和挑戰。加上生活忙碌、世界的引誘、魔鬼的試探等,信心便會受衝擊,起初興奮的感受也會漸漸減退。信徒在這個關鍵時刻需竭力尋求更新,否則其屬靈生命就會進一步的變得冷淡,出現倒退。他需要讓聖靈來幫助,尋求突破,把絆腳石化為踏腳石,把快要失去的愛心、停滯不前的靈性光景,轉化為正能量,重燃愛心。靠著聖靈的幫助,屬靈的導師或同行者的鼓勵、支持,信徒便可克服成長中遇到的挑戰和困難,繼續進深認識和經歷基督。
基督徒成長、進深的生命是甚麼?耶穌在路5:4對門徒說:開到水深之處,就會有意外的收獲和經歷生命的改變 。我們若順從主的話在靈裡進深,同樣也會在主裡得著意外的收獲,滿足、喜樂、盼望、平安… 。所以要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來6:1)
信徒生命的成長和進深,有幾方面要注意:
a) 培養心靈的敏銳
先知撒母耳自小已培養心靈的敏銳 (撒上3) ,學習聆聽神微小的聲音。結果,他所說的話沒有一樣落空,成為神貴重的器皿。
b) 倒空自己,增加生命的容量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 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當小孩童願意放手(let go) 和 (let God) ,奇妙的事就出現了。
c) 省察內心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詩139:23)
d) 追求卓越,不要自滿
自滿的心是靈命增長的死敵,饑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
e) 耐性的等候
靈命成長和進深不可急速:「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詩37:7) 。「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賽30:18)
b) 倒空自己,增加生命的容量
「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3:8) 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中,當小孩童願意放手(let go) 和 (let God) ,奇妙的事就出現了。
c) 省察內心
「上帝啊,求你鑒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試煉我,知道我的意念,」(詩139:23)
d) 追求卓越,不要自滿
自滿的心是靈命增長的死敵,饑渴慕義的人是有福的。
e) 耐性的等候
靈命成長和進深不可急速:「你當默然倚靠耶和華,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達的和那惡謀成就的心懷不平。」(詩37:7) 。「耶和華必然等候,要施恩給你們;必然興起,好憐憫你們。因為耶和華是公平的神,凡等候他的都是有福的!」(賽30:18)
除以上五點外,屬靈生命成長也要注意屬靈操練、簡僕的生活、基督群體的鼓勵和支持、屬靈導師的同行、並倚靠聖靈的大能 (請参考第四部分)
3. 生生不息的門徒 (Multiply)
耶穌吩咐所有跟隨祂的人,除了本身必須忠心成為主門徒外,更要去訓練人成為主的門徒,在此事上多結果子(太28:19)。
「活著就是基督」的生命很精彩、很吸引、很美麗、很有說服力,能影響身邊的人,成為別人追隨和效法的榜樣。信徒努力這樣行時,就成為主生生不息的門徒。
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信徒在教會要按著神所賜的恩賜、時間、資源、力量彼此服事,關心其他的人,用生命影響生命。一個增長的教會是一個裝備和動員信徒服事的教會。廿一世紀的教會必須認真地實行「信徒皆祭司」的教導,基督徒不僅被呼召來承受救恩,他們也是蒙召來服事的;每一蒙召的信徒都得著聖靈所賜的能力和恩賜來服事。
信徒藉生命的交流把生命傳承别人,培訓他人成為生生不息的門徒。「傳承」是 「傳接繼承」。信徒一面從別人承受信仰,一面把它傳遞給別人,藉生命啟發領受者的潛能,拓展他們的視野,並把傳承下一代的異象傳遞開去。傳承要注重言教與身教。信徒若努力建立門徒,就能結果纍纍,生命蒙神喜悅;教會就有美好的將來,健康的增長。
活出使命要付代價,信徒要預備為基督受苦;然而不用擔心,相信主的恩典夠我們用,衪要與我們同在。聖靈要把基督的愛澆灌到我們心中(羅5:5),使我們體驗到神愛的真實(弗3:16-18)。當我們效法主用憐憫的心去服事,就會看到愛裡有神蹟。
基督徒在靈程上長進,有賴別人的支持和鼓勵。若信徒接受裝備並委身成為一位「心靈同路人」,關心和陪伴其他初信的基督徒踏上一個生命轉化的歷程,藉著屬靈的操練,幫助他認識基督,親近祂,與祂交通,明白祂的旨意和引導,得著力量來事奉祂和榮耀祂。要達到這些目的,心靈同路人可在以下基礎上幫助初信者去操練:讀經、敬拜 、禱告和參與事奉,讓他們成長,成為生生不息的門徒。
初期教會的巴拿巴,是耶路撒冷教會成立後的其中一位得力的聖徒(徒4:36)。 因他的事奉,耶路撒冷的教會大得平安和復興,使福音的工作得以拓展。保羅信主的初期,也得到巴拿巴的關顧和幫助。巴拿巴生命的特質是:
1) 被聖靈充滿 (徒11:24)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2) 信心充足(徒11:24)
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於是有許多人歸服了主。
3) 禁食禱告(徒13:1-2)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就是巴拿巴,和稱呼尼結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與分封之王希律同養的馬念,並掃羅。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召他們所作的工。 」
4) 順服領導(徒11:22,13:2-4)
「這風聲傳到耶路撒冷教會人的耳中,他們就打發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為止。」
5) 有屬靈的氣質(徒11:23,13:2)
「他到了那裡,看見神所賜的恩就歡喜,勸勉眾人,立定心志,恆久靠主。」
6) 樂於獻身 (徒4:37)
「有一個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來、就是勸慰子)。他有田地、也賣了、把價銀拿來、放在使徒腳前。 」
7) 熟讀聖經 (徒11:26)
「找著了,就帶他到安提阿去。他們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會一同聚集,教訓了許多人,門徒稱為基督徒,是從安提阿起首。」
作一位心靈同路人,巴拿巴是我們的榜樣,去回應神的召命,委身裁培別的信徒,細心、忍耐、關懷地陪伴他們走生命旅程,反思生命;當他們遭遇困難而灰心、失望、不安、憂慮時,為他們守望;常和他們一同默想神的話語,學習聆聽神的聲音,使生命得著亮光和指引;與他們一同操練如何在日常忙碌、緊張的生活中,敏銳和察覺主的同在;當他們意識到主的同在時,就能激起他們的信心和盼望。
聖靈與我們整個屬靈生命的成長很有關係:禱告、敬拜、讀經、默想、認罪…當我們藉基督與神復和時,屬靈的生命就開始。聖靈內住我們的心中工作、更新、引導、授能…使我們不斷改變,成為基督的樣式。求神使用每位信徒,成為一位生生不息的門徒。
第四部分是按著以上三方面「使人作門徒」 (Make) ;成長的門徒(Mature);生生不息的門徒 (Multiply) 編寫成一個課程。
「振興教會的門徒訓練手册」是一個持續性的培訓教材。目標是培育信徒成為主動、積極、能繁衍、全然委身跟隨耶穌的門徒。第三部分,「門訓三步曲」---Make, Mature, Multiply,已簡單將「使人作門徒」 (Make) ;「成長的門徒」 (Mature);「生生不息的門徒」 (Multiply) 作出解釋。
第四部分共有三個單元:(一)嶄新的生命(Make),(二)更新的生命 (Mature),和 (三)倍增的生命 (Multiply)。
每單元可分為六週的課程,每週上課一次,約九十分鐘。整套課程是循序漸進的,集敬拜,查經,分享,禱告,及追求聖靈充滿為一體的操練。
整個六週的課程內容有系統地建立在聖經,聖靈和社羣的基礎上。使用時可採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討論問題,分享個人經驗和領受,並強調實踐真理。以一對一或小組形式進行均可。鼓勵受教者在上課時做筆記,課後重温學習內容,默想及背誦所指定的經文。此外把生命轉化的歷程寫在靈程日誌內是十分重要的。
門訓的核心價值不單是傳授知識,乃是生命的傳遞,以生命影響生命,因此授徒者(Discipler)要與受教者(Disciple)建立深入的個人關係,付出代價陪伴,關懷,守望,及傳承。培育他為主耶穌所託付的大使命擺上,成為能繁衍下一代的門徒。
(一)嶄新的生命 (Make)
1. 人受造的目的
• 成為神愛的對象(約壹3:1,羅8:32)
• 彰顯神的榮耀(賽43:7,林前6:19-20,林前10:31)
2. 人的墮落
• 違背神的命令(創2:15-17,3:6)
• 與神的生命隔絕(創2:17,羅6:23)
• 承受犯罪後的代價(創3:17)
• 失去神賦與人神聖的使命(羅3:23)
3. 基督耶穌帶來的救贖
• 洗淨人的罪行(來9:22,彼前2:22,24,羅5:9-11)
• 治死人的罪性(羅6:6-7)
• 賜給人公義的新生命(林後5:21)
• 恢復人失去的神聖使命(林後5:17-19)
4. 新的關係
• 枝子與葡萄樹:常在主裡面,常在主的愛裡 。(約15章)
• 身子與肢體:一個身子上有好些肢體,神隨祂的意思,把各肢體安排在身子上,肢體總要彼此相顧。 (林前12:12-27)
• 融入教會,不單是與神建立新的關係,並且也與眾信徒建立愛的關係,委身彼此服侍。 (弗2:19)
• 參加小組,彼此相顧,激發愛神的心,一起成長。 (來10:24-25)
• 與神建立個人的關係,與主更親,愛主更深。
~ 主耶穌是最好的例子,祂常退到野地,甚至終夜禱告與天父交通。 (太14:23 )
~ 與神獨處,向祂傾訴,聆聽祂的聲音。
5. 健全的自我形象
• 認識並接納自己 (詩139:13-14)
• 你的長處和軟弱神都能使用,當以神的眼光看自己,看得合乎中道。
• 認定自己在基督裡是:
~ 沒有瑕疵 (西1:22)
~ 不被定罪 (羅8:1)
~ 可以坦然無懼來到神面前(來4:16a)
~ 可以得著隨時的幫助(來4:16b)
~ 神要我去做的任何事,我都能做。(腓4:13)
~ 富足有餘的(林後8:9)
~ 成為神的義(林後5:21)
6. 認識聖靈和被聖靈充滿
• 主耶穌升天後,祂差遣父神所應許的聖靈來到世上與門徒同在,就像祂在世時與門徒們親密的同在一樣。 (約14:16-17;徒1:4-5)
• 使徒保羅也用命令的口吻提醒信徒「要被聖靈充滿」。(弗5:18)
• 聖靈使我們重生, 生命不斷地更新長進 ; 與其他信徒建立親密的關係 ; 得著智慧傳福音,使教會增長。(徒2:42, 46-47; 多3:5)
• 飢渴尋求主是得著聖靈充滿的秘訣,用一顆單純,渴慕,敞開的心向主祈求時就會經歴到聖靈的充滿。(路11:13)
• 聖靈施浸(靈浸)--- 首次的經歷。(徒2:1-4;2:37-39;8:15-17;9:17-18;10:44-47;19:1-7)
• 聖靈充滿 --- 再次不住的充滿 。(徒4:8 , 31;6:3 , 5;13:9 , 52)
• 方言是靈浸的外在憑據, 五旬節那天,這些人被聖靈充滿,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1-4;10:44-46;19:6)
• 聖靈給我們能力為主作見證,履行大使命。(徒1:8)
• 聖靈給我們智慧和啓示(弗1:17-19)
• 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的心裡(羅5:5)
• 聖靈發動和引導信徒事奉的方向。腓利,彼得和保羅的宣教活動,每次都是 由聖靈發動和引導的。(徒8:26-29;10:19-20;13:2;16:6-8)
• 聖靈使我們成為聖潔(彼前1:2)
• 聖靈使人知罪悔改(約16:8)
• 聖靈幫助我們明白一切真理(約16:13)
• 聖靈照著神的旨意替我們祈求(羅8:27)
• 聖靈幫助我們認識神,知道神的事。(2:10-12)
7. 禱告的習慣
禱告是人與神在靈裡的相會與相交
•個人禱告
~ 為自身內在生命的需要,向神傾心吐意。
~ 與神獨處,親近神,除了向祂傾訴外,學習聆聽祂的聲音。
~ 為週遭的事物和需要祈求和代求
•團體禱告
~ 要同心合意
~ 要帶著權柄、能力、替神掌權在地上。
~ 奉主的名(約16:23-24;腓2:9-11)
~ 照着神的旨意求(約壹5:14)
~ 憑信心 (希11:6)
~ 要有熱忱、有負擔、存着信心、帶着盼望。
~ 恆切不灰心
~ 儆醒不倦
•復興禱告小組Revival Prayer Group (RPG),是根據 (太18:18-20) 所教導的,「兩三個人聚集、同心禱告」來進行的一種小團體禱告形式。
~ RPG的目標: 是復興,讓我們不再認為禱告很困難,同時也讓人人都能拿起禱告的權柄、興起許許多多的禱告祭壇,建立起教會的禱告文化與見證文化,形成正向循環,進而帶下復興。
~ RPG的特點:是一種生活化的禱告運動,也是全教會總動員的活動,可以幫助大家建立起穩定的禱告生活,使禱告成為生活方式。並藉此把神的同在帶進教會、家庭、校園、社區和職場,讓復興臨到全教會、臨到全地。(欲知如何在教會推行RPG事工,可参考在YouTube 的示範片段)
8. 讀經的習慣
讀經最重要的關鍵是要用信而順服的態度認真地讀,把它存放在記憶裏。
• 是認識神,並明暸神的旨意的基本途徑。(約5:39、46;路24:27、44)
• 要渴慕遇見說話的神,讓神對我們說話。(路24:32;約14:21;賽55:3)
• 要讓神的話來改變我們的生命,來影響我們的生活。(約5:39;詩19:7-14)
• 是信徒屬靈生命的糧食,力量的來源。(太4:4;約6:63;彼前2:2 )
• 是信徒路上的光,腳前的燈,人生的智慧。(詩119:105、130;提後3-15;詩19:7 )
• 是屬靈爭戰的兵器(弗6:17)
• 基本的讀經法
硏讀 --- 認真研究,分析神話語中的真理,並用筆記錄所學到的東西。 (徒17:11)
速讀 --- 重點在熟悉主的話,掌握事實,有一個全盤的瞭解。
背誦 --- 背誦的經文有抵擋魔鬼和罪惡的能力 。( 箴7:2-3;詩119:9-11)
默想 --- 沈浸在神的話語中,讓聖靈引導你該如何應用。(詩1:2-3;書1:8)
應用 --- 我們需要應用整本聖經的教導。(雅1:22)
9. 奉獻的習慣
• 凡物都屬於神,我們只是一個管家。 ( 詩24:1;彼前4:10 )
• 神在乎我們的奉獻(可12:41 )
• 奉獻使我們得獎賞(箴11:25,林後9:8-9;瑪3:10b)
• 奉獻應有的態度:不要作難, 不要勉強, 甘心樂意。(林後9:7)
• 什一奉獻的真正目的,是讓我們學習敬畏神,把神放在第一位。(申14:22-23 )
• 納十分之一,是打開應許寶庫的鑰 匙。 ( 瑪3:10)
• 使神家有糧(瑪3:10)
(二)更新的生命 (Mature)
1. 天國的價值觀 ( 腓 2:14-16a ; 羅 12:2 )
我們持續受到世俗價值觀的牽引,不斷吸引我們去效法這個世界。基督命令中的「捨己」被「利己主義」取代。抵抗世界觀同化我們的方式,就是不斷悔改,讓福音來塑造我們的世界觀,看清這個世界所提供的虛假盼望,並且看到永生不朽的真實高過今生的價值。我們所追求的,就是神的國與神的義。當我們領受了這個天國的價值,我們就會為了這個價值付上代價,時間的代價,體力的代價,來承擔福音使命。
2. 教會生活
信徒是被呼召生活在一個盟約的羣體之中,以耶穌基督爲中心,彼此連結,好像一個身體,這一羣被呼召出來的人稱爲教會。是神在地上唯一的代表 , 「是永生神的教會, 真理的柱石和根基」( 提前3:15b )。因着基督的愛激勵我們 ( 林後 5:14a ) , 能以將福 音具體實踐於生活中,並持續向人傳揚福音,勸世人與神和好 ( 林後5:20 )。世人看見 教會羣體的見證,因而悔改信福音,生命被更新,成爲耶穌基督的門徒,加入教會, 繼續宣講福音。
• 教會是神的居所,也是信徒們的家。 ( 提前 3:15 ; 弗 2:19-22 ; 林前 3:16-17 )
• 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神藉著基督造成的一個新人。 ( 弗 1:22-23 ; 2:14-15 )
• 教會充滿基督的愛 ( 弗 3:17-19; 約壹 4:11 ; 約 13:35 )
•教會是世上的鹽與光 ( 太 5:13-16 )
3.感恩與讚美
勝過負面思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神獻上感恩和讚美
• 感恩啓動神超自然的能力(約6:8-11)
• 感恩打通來到神面前的道路(詩100:4 ; 但6:10)
• 感恩讓我們得著神赦罪之恩(詩103:1-4)
• 感恩的內容 :
神的所是 --- 祂的信實,慈愛,能力,榮耀…
神的所做 --- 全備的救恩,有福的應許,榮耀的未來…
神的所賜 --- 周圍的人,事,物,生命,健康…
• 感恩生活的實行 :
儆醒感恩
凡事謝恩
• 神是用祂子民的讚美為寶座/居所 ( 詩22:3 )
• 讚美帶下神大能的同在(徒16:25-26)
• 讚美是獻祭,是犧牲 ,是神所悅納的。(來13:15 ; 詩145:21 ; 147:1)
• 讚美除去憂慮,帶來神賜的喜樂,我們須要主動地去讚美。(賽61:3 ; 詩71:14)
4.屬靈生命的操練
a.敬拜的操練 ( 約4:23-24 ; 弗5:15-20 )
敬拜是以神為中心,以滿足神為我們的目的。是發自人內心最深處,對神充滿敬畏,愛戴,和獻身的一個回應。
~ 按真理和在聖靈帶領下, 全人降服在神的恩典和愛中。
~ 是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而不只是聚會中的一個節目。
b.信心的操練 ( 約1:12 ; 來11: 6 ; 彼前1:5-9 ; 雅2:22 )
信心就是去相信我們所看不見的
信心的賞賜,就是讓我們得見我們所相信
~ 作神兒女的權柄
~ 得勝苦難和試探的能力
~ 領受神應許的福氣
c. 作好管家的操練
神對管家的基本要求:良善、忠心、有見識 。 ( 路19:17 ; 太24:45 )
•在事奉的層面:
~ 按照神給我們的恩賜,忠心地和弟兄姊妹配搭服事,共同建立基督的身體。(彼前4:10 ; 林前4:2)
• 在生活的層面:
~ 有意義的使用時間 ( 弗5:16-17 )
~ 敬虔地使用錢財 ( 提前6: 8-10 )
~ 樂意的奉獻 ( 瑪3: 8-10 ; 林後9 :7 )
~ 謹慎言語 ( 雅3:9-10、太12:36-37、弗4:29)
~ 好好的管理自己的家 , 照著主的教訓來養育兒女,在生活中作兒女的榜樣,並且重視屬靈的傳承,培養他們成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 ( 提前3:5 ; 箴言22:6 ;弗 6:4)
d. 傳福音的操練 ( 可16:15 ; 羅10:13-17 ; 林前9:16 ; 提後4:2 ; 林後5:18-19)
~ 讓傳福音生活化,從每天生活中身傳、口傳、持續介紹主耶穌給别人。
~ 善用現存的各種人際關係 (西1:28 )
~ 常存敏鋭的心,抓住觸發福音的時機 (彼前3:15 )
~ 傳福音的方法
1. 使用福音小册子如:福音橋,屬靈四律等⋯
2. 分享個人得救見證, 分享見證可分三個部份 :
a) 認識主前的人生
b) 你如何信主
c) 你認識主後改變的生命
5. 兒子的身分
• 宇宙中最偉大的真理,就是有一位全能的神,祂是我們慈愛的父親。(弗3:14-15)
• 父神極之愛你,祂對你的愛,遠超過祂對你的責備。愛不在於你能做什麼,而是你是誰。(羅5:1、8 ; 約壹4:18)
• 神以永遠的愛愛我們,祂沒有一刻不愛我們。(耶31:3)
• 神最愛我們到一個地步願意犧牲祂的愛子換取我們 (約3:16)
• 沒有兒子身份,我們就會用物質、表現和其他關係來衡量自己的價值。(約13:1-3)
6. 心思意念
• 我們的靈可以在一瞬間蒙救贖,但是我們的魂需要一個漫長的改造過程,我們才能夠活出一個健全和自由的生命。
• 重生得救之後,人的心思意念必須被更新。這是成聖的過程,是耶穌基督救贖計劃中重要的一部分 。(羅12:1-2)
• 屬靈爭戰是在人的思想世界發生的(林後10:3-5)
• 魔鬼要藉著掌控人的思想來統管世界
• 培養和維持良好的思維:謹慎所看和所聽的 (腓4:8)
• 保持良好的心態,因為神看重我們的態度
• 四種美好的態度:
順服(來5:8)
樂意 (賽1:19)
正面(羅8:28)
謙卑(雅4:6)
(三)倍增的生命 (Multiply)
1. 成為有屬靈影響力的器皿
神總是在尋找合用的器皿來扭轉局面,使神的旨意通行,使神所賜的祝福能夠臨到眾人。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賽6:8a)
• 信徒該有的屬靈影響力 :
~ 使神的旨意成就(徒20:27,弗1:10)
~ 使人因而蒙福(創22:17-18)
~ 使仇敵計劃因而失敗(林後10:4-5 ; 太18:18)
•屬靈影響力在基督裡不斷地被煉淨並成長
~ 尊神為大(太6:9-10)
~ 彰顯基督(林後4:10-11)
~ 倚靠聖靈,活出使命。(徒1:8;太28:19-20)
~ 在基督的身體中盡本分(弗4:16; 腓1:5-6)
2. 承擔大使命的職事 ( 太28:18-20 )
不光是去傳福音,而是帶領別人成為主耶穌的跟隨者 (門徒),也是籍著我們所活出的,以生命影響生命,培育新門徒,一代一代傳承下去,不單是延續,更是倍增擴展。
• 對傳福音充滿熱情,對人的靈魂有高度的負擔和強烈的使命感。
• 要與主有親密而持續的個人關係
• 基督是在受膏中受差,因此一個受差的人必須受膏,否則無力完成使命。 ( 路4:18 )
• 要與受訓者建立深入的關係,要分別做好父母、朋友和僕人的三重身分,毫無保留地把一切傳授給受訓者。(約15:15 )
• 要付代價來完成使命
• 門訓就是要生養眾多,能生又能養。
會生 --- 就是有傳福音的負擔和能力。
會養 --- 讓信徒了解作門徒的意義,烙印天國價值在他的生命中, 活出真理。
• 門訓的三個要素 ( 可3:14;約1:39;約14:12;太11:4-5 )
a. 在關係裡的互動
b. 是影響生命的歷程
c. 是付出代價的陪伴
3.預備主的再來
主必再來(約14:2b-3,徒1:11,帖前4:16-17a,啓22:12)
• 對於主的再來,該有的態度 :
深信不疑,卻不驚慌。(彼後3:9-10a ; 約壹3:2 ; 帖後2:1-3a)
警醒等候,謹慎自守。(太24:42-44 ; 路21:34-35)
積極預備,向主交帳。(林後5:9b-10 ; 林前3:13-15 ; 摩4:12)
榮耀盼望,歡喜期待。(啓19:7 ; 啓22:17a,20)
• 如何預備主再來?
過分別為聖的生活(約壹3:2-3 ; 彼後3:10-14)
客旅心態,擺脫屬地的纏累。(來11:13-16 ; 彼前2:11 ; 路21:34-36)
忠心經營主所託付,預備向主交帳。(林後5:10 ; 啓22:12)
拓展神國(彼前2:9 ; 太28:19-20 ; 太24:14)
4. 呼召與使命
• 簡單來說呼召乃是神給信徒的邀請,去分享藉著耶穌基督而得的救恩。(彼前2:9)
• 成為神國子民的聖召,同時亦是成為僕人的聖召。 (提後1:9;弗4:1)
所有神的子民都 蒙召作僕人的服事。
• 人生使命是要找出神在我們生命中要成就的。 (徒22:10)
藉著所得的能力去活出祂的心意。
• 聖經重視使命。神揀選以色列人成為祂的子民,目的是要以色列人述說祂的美德,成為列國的光。同樣地,神救贖我們,給我們尊貴的身分,又呼召我們宣揚祂的美德和作為。 (彼前2: 9)
• 基督徒是有使命的人,要活出神在我們生命中的旨意和計劃,我們是為此而生。教會和職場是個平台,給信徒機會去活出主給他們的使命和人生目標。你明白神給你的使命麼? 你個人的使命如何配合所屬教會的使命?
• 耶穌帶著清晰的使命感,道成肉身來到世上,在地上活出神的旨意和計劃。(路9:10)
同樣,信徒的人生使命就是要明白神在我們生命中要成就的,然後努力去承擔召命。耶穌的生命就是我們學習的典範。
• 信徒如何認識並實踐召命?我們要求問神,用安靜等候的心來反思過去,細心留意神的手如何在我們身上工作。牧者的印證也是重要的。
• 有了清晰的使命感,再加上聖靈的恩膏,就是有力事奉的重要關鍵。
5. 服事
• 上文提到救恩的聖召,同時亦是作僕役的聖召。(提後1:9;弗4:1)
服事者得蒙神的呼召和授權,以僕人的心態來回應。
• 服事的五個重點:
a. 所有服事都是屬於基督的服事,去延續祂的工作。 (林後5:20)
靈的降臨也是為此。 (徒1:8)
b. 代表著基督群體的服事
我們是基督的身體,彼此相連、相助、交通和服事。彼得提醒我們各按所得的恩賜服事。(彼前4:10)
c. 服事是多元化的
藉著不同恩賜去滿足肢體不同的需要 (羅12:4-8)。可惜,人往往將這“distinction”
變成“division”--- 紛爭主要的原因是不明恩賜的目的和功用。
d. 因服事而得著能力
服事是屬靈的爭戰,所以需要能力和裝備。 (林後10:4-5)
e. 為了服事而接受裝備
信徒接受裝備,然後服事,跟著再接受裝備。
• 新約服事的要素 :
a. 基於僕人的服事乃是新約事奉的核心
主的服事是美好的榜樣 (太20:28);保羅稱呼自己是主的僕人。 (腓1:1)
b. 由神來的召命,而非世界的需要決定我們服事的輕重緩急。 (約17:4、使20:24)
c. 我們服事之前,先讓基督服事我們(約13:8), 又差遣我們。 (17:18)
d. 生命及品格,而非知識和技巧,是服事的基本要素。(多1:5-9;提前3:1-3;彼前5:1-5)
e. 服事者獲得神的授權、恩賜,滿有信心、勇氣及能力去服事。
6. 屬靈恩賜的使用和配搭 ( 羅12:5-8、林前12 & 14章,彼前4:10 )
教會若人人都認識自己的恩賜及事奉崗位,教會便能有質與量的增長。教會可開辦恩賜研討課程,幫助肢體從聖經,書本和個案中認識自己的恩賜。並透過恩賜測試及按步的訓練,安排實習的機會。主耶穌訓練門徒的方法,也是知識及實踐並進。
•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
•聖靈裡一切的經歷都須以聖經真理為依據
•要在聖靈掌管下使用恩賜,使人得益處,教會得著造就。
•必須為神的榮耀而使用
•要切切的求那更大的恩賜,就是愛。
•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
•聖靈的九種恩賜
a.啟示性的恩賜 :
智慧的言語
知識的言語
辨別諸靈的恩賜
b.能力性的恩賜 :
信心的恩賜
醫病的恩賜
行異能的恩賜
c.話語性的恩賜 :
作先知的恩賜
說方言的恩賜
繙方言的恩賜
7. 傳承下一代
• 「傳承」是 「傳接繼承」。信徒一面從別人承受信仰,一面把它傳遞給別人,藉生命啟發領受者的潛能,拓展他們的視野,並把傳承下一代的異象傳遞開去。
• 聖經看傳承的例子:
~ 摩西與約書亞 --- 領袖的傳承 (申31:1、34:9;書1:1-2)
~ 以利亞與以利沙 --- 師徒的傳承 (王下2:1-14)
~ 主耶穌與門徒 ---主僕的傳承
呼召 (太4:19)
教導 ( 太28:20)
授能和差遣 (徒1:8)
~ 保羅與提摩太 --- 屬靈父親、兒子的傳承
保羅揀選他,讓他跟著學習服事 (徒16:1-3)
幫助他認識恩賜和安排他牧養教會 (提後1:6、提前1:3)
為他禱告和鼓勵 (提後1:3、提前3:14)
~ 保羅與提多 --- 真兒子,共信之道 (多1:4)
同伴,一同勞苦 (林後8:16 ; 23)
~ 保羅與亞居拉、百基拉 --- 同住作工 (徒8:3)
保羅帶領栽培他們,給他們機會操練,讓他們學習獨立 。 (徒18:18-19 ; 26)
•建立下一代的重要
想一想,十至十五年後,我們教會的兒童和青少年將會是怎樣的呢?這全取決於我們今天所給與他們的栽培和機會。
a.我們是否積極、有效的在真道上建立他們?
b.我們有沒有給他們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榜樣?
c. 我們有沒有為他們守望,有計劃地引導他們實現夢想?
•我們如何建立下一代?
a.給他們禱告的屬靈遮蓋 (哀2:18-19、彼前5:8)
b.建立真理的根基與保護 (提後3:15-17)
c.藉愛心和關懷與他們同行,在關係中學習真理 。 (提後 3:14-15;提後1:5)
d.啟發他們心中的異象、潛能和恩賜,熱心去服事主。 (提前4:14)
e.把傳承的異象傳遞給他們 (提後2:2)
要靠著主的靈成事 (亞4:6) 。這樣,教會就有美好的將來,健康的增長。
教會的牧者、領袖要禱告、計劃傳承下一代。
•如何作個生生不息的門徒?
基督徒在靈程上長進,有賴別人的支持和鼓勵。若信徒接受裝備並委身成為一位「心靈同路人」,關心和陪伴其他初信的基督徒踏上一個生命轉化的歷程,藉著屬靈的操練,幫助他認識基督,親近祂,與祂交通,明白祂的旨意和引導,得著力量來事奉祂和榮耀祂。要達到這些目的,心靈同路人可在以下基礎上幫助初信者去操練:讀經、敬拜 、禱告和參與事奉,讓他們成長,成為生生不息的門徒。
作一位心靈同路人,巴拿巴是我們的榜樣,他回應神的召命,委身裁培別的信徒,細心、忍耐、關懷地陪伴他們走生命旅程,反思生命;當他們遭遇困難而灰心、失望、不安、憂慮時,為他們守望;常和他們一同默想神的話語,學習聆聽神的聲音,使生命得著亮光和指引;與他們一同操練如何在日常忙碌、緊張的生活中,敏銳和察覺主的同在;當他們意識到主的同在時,就能激起他們的信心和盼望。
要為教會建立一個門徒訓練計劃,有幾個步驟要注意。首先,牧者是一個核心的關鍵:
1. 牧者的熱忱和異象
教會怎樣建立門徒?首先是牧者領受一個從神來的門徒訓練異象。簡單來說,異象是神把祂的夢想放在我們裡面,讓我們對未來產生一個清晰的意象。在預備帶領教會建立門訓,
異象是重要的,因為:
• 異象帶給我們方向,它引領我們達到目的;
• 異象產生禱告的人 (徒1:8) , 禱告就是力量,藉禱告得著神的引導、印證和幫助;
• 異象更能使教會合一並產生凝聚力(尼2:18),同心完成門訓的使命;
• 異象擴闊視野,激勵人起來行動,邁向卓越的成果;
• 異象帶來正面的改變。藉著訓練門徒,建立生命的教會。
2. 團隊、目標和計劃
有了清晰的異象,下一步牧者要建立一個團隊(同工、執事等),去釐定門訓的目標和推動整個計劃。
• 牧者與各人分享成立團隊的目的 --- 同心建立有五旬節特色的門徒訓練;
• 團隊齊心禱告,在進程中尋求神的帶領和印證,賜下合而為一的心;
• 團隊定立或更新教會的使命宣言和核心價值(神要我們成為一間怎樣的教會?現有的使命言和核心價值是否重視門徒訓練?) ;
• 團隊草議一個門徒訓練計劃並定下各部分進展的時間表 (進程中定期向執事會匯報,並收集各方的意見,作最後評估和調適) ;
• 計劃經執事會通過,準備向會眾分享。
3. 教會在更新、改變門徒訓練計劃時要注意 :
• 評估教會是否需要重新安排或調適教牧同工的整體責任和分工,目的讓他們能更尊注和有效率的建立信徒的生命;
• 檢視教會現有的架構是否精簡、重視關係、有效率的促進事工。教會是有機體,以人為本,注重生命改變及肢體生活;最理想是少會議,多實際行動;
• 集合教會的人力和資源,作出適切的運用;安排管理及分配場地的使用;
• 教會其他的事工( 如小組、培訓、新人跟進……)能配合整體的「門徒訓練」計劃;
• 計劃師徒關係的運作 (藉生命影響生命、培訓、關顧、支持…),有效的建立門徒;
• 實際的見到聖靈運行的大能,轉化生命、建立門徒;
• 經教牧及執事會商討及落實大體「門徒訓練」計劃的基本方案後,下一步是向會眾傳遞異象和計劃,及門訓的聖經基礎教導(透過崇拜、小組、團契進行) ,讓全教會逐步認識。
4. 其它實踐門徒訓練計劃的目標:
• 邀請各弟兄姊妹委身、禱告、支持及參與,邁向同心發展教會事工;
• 招募和培訓導師作同行者,動員小组推廣門徒訓練計劃,建立信徒生命;
• 定期作出計劃評估和修正。
更新教會的門徒訓練計劃不要急速,要思考、禱告、小心傳遞異象、一步步去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