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信心

「因為聽道而不行道的,就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面目,
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雅各書》1 章23 - 24 節)

我們偶爾會忘記一些人的面孔,但我們不會忘記自己的容貌,若然也太過荒誕了;聽道與行道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看到或是聽到神的話語卻不付諸行動,就像忘記了自己的容貌一樣。我們通過神的話語全面地認識自己:我們的傾向、弱點、行事動機,甚至是在主裡的潛力。但如果我們看過了聖經這面鏡子卻不在生活中行出來,我們就是忘記了真理,我們的生命也不會因而有任何改變,我們的思想和內心最終也會對神的話語冷淡下來。

「唯有詳細查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各書》1 章25 節)

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老師都不能完全影響學生的行為。儘管學生看上去已經學到了真理,也做出了相應的決定,但還是有很多人不能遵守到底。下列的原則能够幫助學生將課堂中學到的真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息息相關
如果學生不能看到課堂的信息與自己「此時此刻」的生活有何關聯,那麽無論這信息有多麽重要,學生都很難專注聆聽。

課堂的內容必須與每天的生活有清晰、實際的聯繫。老師要敏銳學生的需要和生活,他們會更願意傾聽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

面對挑戰
幫助學生面對他們的問題、困惑和擔憂時,你實際上是在幫助他們看到信心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繫。很多人和事會挑戰他們的信仰,作為朋友,你應該首先幫助他們面對挑戰,信心需要經歷挑戰方可紮根成長。


加深印象
創意無疑是老師最寶貴的特質之一,但只有創意並不足够,更重要是要讓學生能活學活用信息內容。無論講員的能力如何,如果學生不能記住所分享的信息,並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那麽信息便無法給他們帶來任何改變。

要讓你的課堂更加難忘,你可以使用以下的方式:視頻或音頻、時事新聞、戲劇或趣聞軼事、個人見證、插圖、音樂、視覺技術及實物教學。這些方式讓課堂變得多姿多彩,增加學習趣味,並鼓勵學生主動回應。


投入與互動
若要學生在課堂外活出真理,就先讓他們在課堂中有所體驗。看到和行動比起聽到或思考更加有力。請學生參與課
堂活動,調度他們不同的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等);通過諸如正反意見、角色扮演或案例分析等活動帶
領討論;用個人見證或表演來描述真實生活;用語言或書面形式,互動的事例和應用練習幫助您强調重點;為學生提供信息大綱及回應頁等,這些方式將幫助他們更好地記住信息。

請學生參與備課的過程,也能成為直接培訓他們成為門徒的機會。要記住,有效的門徒訓練不僅僅只是直接面對學生,更重要的是,這是與同學生們一起參與,並由他們來完成的一項服侍。當他們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興趣自然更加濃厚,收穫也會更多。

具體與應用
我們常常使用一些含糊的神學術語,例如神的話語或神的旨意,而沒有談具體的事情和應用。針對每節課的內容,都要明確指出您希望學生掌握的知識,並幫助他們將這些真理應用在實際生活中。幫助學生確定可以通過哪些具體方式將課堂內容應用到生活中,無論是在學校、家庭,還是在休閒娛樂時。

目標清晰
門徒訓練就是將心中堅定的信仰用行動表明出來。要讓學生將所學的行出來,他們必須要瞭解這樣做的目的。如果從來都沒有比賽,運動員也就不需要堅持訓練。我們常常花太長的時間預備學生「出賽」,當我們真的允許他們上陣的時候,卻發現他們已經成了觀眾席中的一員,有的人甚至已經完全離開了「賽場」。

對於尋求意義的同學來說,門徒訓練能够給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改變,真實的責任往往能够吸引他們。通常,不太投入或不守紀律的同學只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一旦找到目標,他們的投入感就會啟動,紀律問題亦會迎刃而解。


基督教教育必須要包含個人和實際的事工。如果我們希望通過神的同在來印證祂的話語(參《馬可福音》16 章20 節),我們必須要留出時間讓聖靈帶領、依靠聖靈。我們能教給學生的最重要的功課之一,就是怎樣邊經歷、邊禱告。可以不定期地請學生分為兩至四人的小組,讓學生能有機會在小組內分享各自的需要,並彼此代禱。學生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分享禱告事項,要邀請一些同學開聲為大家領禱,其他同學則安靜地附和阿們。在課程結束前,也請為那些與課程主題內容相關的事項禱告。

Copyright_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