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選擇事奉神
+ 查看更多
目標
學生明白,作出正確選擇的重要性,並且委身其中。
生活應用
學生能在生活裡,包括家庭、教會、學校等,選擇事奉神。
背誦經文
今日就可以選擇事奉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
經文:書24:14-28; 來11:24-27
教師焦點
教導學生明白,我們應該以事奉神為優先,這是我們可以主動作出的選擇。
聚會流程
+ 查看更多
活 動
+ 查看更多
所需物資
+ 查看更多
高小級第一冊:生活的見證
+ 查看更多
破冰
A. 自由選擇飛
眾導師指示學生站立,然後伸出雙手如小鳥,多鼓勵大家拍翼如鳥。 1. 學生伸出雙手如翅膀,在場內隨意飛。 2. 飛的時候跟遇到的人介紹自己。 3. 飛的時候與遇上到的人擊掌。 4. 飛的時候自行決定如何與遇到的人打招呼。
導師可提示學生快點、大聲點、誇張點,亦可加上音樂來加強動作。
B. 反手拍
二人面向而立,伸出雙手掌心貼掌心,甲方掌心向上、乙方掌心向下。甲方要將手翻上來拍乙方的手背,拍中時得勝,可繼續拍;拍不中時,則二人掌心上下倒置,換由乙方拍甲方。
✖
主題分享
相信大家還記得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摩西。有一天,摩西看見一個埃及人正在毆打一個奴隸(希伯來人),當下他知道他必須作出決定是否要救那個奴隸。但是,他又想到小時候被埃及公主由河裡救起,帶他回到皇宮,也學習埃及人的文化、禮儀等,摩西將來可能會繼承法老王的王位。此時的摩西猶疑著,一個奴隸的生命是否值得他去冒犯法老王的,引起法老王的憤怒。
另一方面,摩西是「説話行事都有才能」(徒7:22)。歷史學家約瑟夫曾説過,摩西是埃及軍隊的統帥,他曾經帶兵打敗入侵的古實軍隊。可能法老王會因為他過去的戰功而不致於遷怒於他。
摩西左右觀看,見四處無人,他想法老王可能永遠不會知道他幹了這事,於是他作了抉擇。幾分鐘後,那個埃及人被摩西打死,且被埋在一處沙土裡,就這樣,摩西救了那奴隸。
可是,有人看到摩西所行的事,並告知了法老王。摩西以往的功勞對他並沒有帶來幫助,他的生命再度面臨危險。這位二十年前一度想殺盡所有希伯來人嬰孩的法老王,現在仍然想殺死他自己的養子。摩西作了決定,「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來11:26 )。因此他離開埃及,逃往米甸居住。

不久之後,法老王死了,要另立一個新的法老王登基。這時神也興起摩西拯救祂的百姓脫離為奴之地,因為摩西「不肯稱為法老女兒之子。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罪中之樂。」(來11:24-25)。
摩西並非唯一一個面臨困難抉擇的人,在歷史上,他也不是唯一一個因一次的抉擇就失去許多東西的人。在一六二八年,英國的貝德福,住著一個雖然不是奴隸,但卻是貧窮家庭的小男孩,名叫本仁約翰。他的父親是個焊鍋匠,他從小就到教堂,可是他有一個壞習慣,喜歡咒駡,所以直到長大後才成為一位真正的基督徒。後來他經過幾次重大抉擇後,成為一位牧師。
他寫過最有名的一本書是敍述一位叫「基督徒」的人,他旅遊到天城的冒險故事,書名是「天路歷程」。你可以讀到許多不同的版本,尤其是為年青人所撰寫的版本。

你也可以在舊約聖經「出埃及記」中,讀到有關摩西的歷險故事。繼摩西之後,神又興起一位新的領袖,同樣的,他亦作出了選擇,請看他說什麼:
「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

生命裡充滿了抉擇,但最重要的抉擇就是你選擇誰作為一生事奉的對象?你已經選擇事奉神嗎?
✖
主題破冰:森林大火
森林大火
三人一組,二人站立伸出手掌貼手掌作「樹」,另一人在樹下坐著當「松鼠」。導師發出以下號令:
「松鼠搬家」:「松鼠」離開本來的樹,另找一棵樹。
「樵夫斬(砍)柴」:作「樹」的二人離開(不必同組),另找「松鼠」。
「森林大火」:「松鼠」與「樹」重新組合,自由互換。
分組時會有一或二人無法結成一組,在每次發出號令時,他/他們就可跟原有的人爭位。若總數剛好為三,則導師要參與其中。
導師提問:
1. 雖然剛才的號令由我發出,但大家是如何作選擇的呢?
2. 你的決定是因著甚麼因素來選擇呢?
三人一組,二人站立伸出手掌貼手掌作「樹」,另一人在樹下坐著當「松鼠」。導師發出以下號令:
「松鼠搬家」:「松鼠」離開本來的樹,另找一棵樹。
「樵夫斬(砍)柴」:作「樹」的二人離開(不必同組),另找「松鼠」。
「森林大火」:「松鼠」與「樹」重新組合,自由互換。
分組時會有一或二人無法結成一組,在每次發出號令時,他/他們就可跟原有的人爭位。若總數剛好為三,則導師要參與其中。
導師提問:
1. 雖然剛才的號令由我發出,但大家是如何作選擇的呢?
2. 你的決定是因著甚麼因素來選擇呢?
✖
體驗活動
1. 在教室的四個角落分別放上「是」、「不是」、「有時」、「不肯定」的字卡,或以兩條扁帶(繩子)在課室中間拉成十字交叉,將前述四張字卡分別放在四個區域內。導師提出問題,然後學生們立即移動到最能代表自己的區域。
2. 導師可依學生的選擇追問原因,或邀請每個區域內的人彼此分享,亦可請他們邀請另一區域的人分享。
導師可以帶領學生進一步討論:
A. 今天我的心情不錯嗎?
B. 若由我自己作主,我今天會來這裡嗎?
C. 對於聖經的教導,其實我是半信半疑的嗎?
D. 有關摩西殺埃及人的故事,假如我是摩西,也會如此行嗎?
E. 摩西後來放棄作法老女兒之子而有的好處,是值得我學習的嗎?
F. 在生活裡,我常面對很多抉擇嗎?
G. 在面對抉擇時,我通常會跟隨其他學生所作的決定去做嗎?
H. 在面對抉擇時,我樂意跟隨神的心意而行嗎?
✖
體驗連結/聖經教導
1. 導師請學生返回座位,然後指出我們在生活的每一天都面對抉擇,如同摩西昔日一樣。接著指出有一個很清楚的抉擇標準,就在書24:15裡,請學生一起讀出來。
2. 導師展示附圖,列出「如何改變道路」的次序,然後解釋:
A. 了解我迷失了 

B. 相信耶稣基督
C. 請求主赦免
D. 將主擺在首位
改變道路的決定包含了一些基本的原則。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是走在錯誤的道路上,我們是罪人,必須相信基督耶穌爲了賜給我們一個改變道路的管道,受死在十字架上爲我們贖罪。我們必須請求祂赦免我們的罪,並且相信我們真誠的禱告及改變的決定會帶領我們走上正確的路。作這樣的決定並將神擺在第一位,我們就是天父家中的一員了。如果人走在正當的路上,就沒有回到舊路的途徑,那事情就單純多了;如果再也不會碰到困難的決定,那該有多好,但是活著就必須作出抉擇!
3. 導師請學生讀出來11:24-27,然後提問:
A. 摩西必須作什麼抉擇?
B. 好的抉擇都比較容易決定嗎?
C. 被引誘作錯誤的抉擇並不是罪,連耶稣也被引誘過。你認爲摩西下決定的時候,是否也感到很困難?
D. 他曾經想保留在埃及的一些什麼東西?若你是他,你又會如何抉擇?
✖
應用
基督徒也會作一些錯誤的決定,而作一、兩個錯誤的決定,並不會讓我們回到錯誤的路上,只要我們悔悟並祈求上帝的寬恕,了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但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可能會引致一再的犯錯,直到我們停止不再祈求赦免,而陷入一個危險的情況。
沒有人突然變成基督徒,但每個基督徒對於所走的道路都經過一番抉擇,也許你從來沒有決定要改變道路;也許你從來不知道生命中有兩條道路可選;也許你認為父母的決定對你來說就夠了。現在,你知道了真相,一定會希望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而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沒有人突然變成基督徒,但每個基督徒對於所走的道路都經過一番抉擇,也許你從來沒有決定要改變道路;也許你從來不知道生命中有兩條道路可選;也許你認為父母的決定對你來說就夠了。現在,你知道了真相,一定會希望作出一個重要的決定,而現在就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
背誦經文
「今日就可以選擇事奉的……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24:15)
✖
禱告
讓班上未得救的學生有機會接受主耶穌為救主,並和已經接受耶穌,但卻作了錯誤的選擇,想求神寬恕的學生一起禱告。結束時,導師帶領學生作認罪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