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耶穌
經文:馬太福音4:19
首页装饰-1

耶穌揀選了十二個門徒,期望他們將來可以承接福音的事工。現在讓我們集中思考五個問題: 

一、門徒都哪裡去了? 
二、跟隨耶穌意味什麼、代價又是什麼? 
三、訓練別人作門徒該遵循哪種模式? 
四、門徒今天的挑戰是什麼?
五、你心目中想誰進天堂?

在探討這些問題之前,讓我先分享一個真實故事。 

馬姊妹愛神愛人,很關心人的得救。當她看到家裡附近的青年常惹事生非,便為他們著急,她相信福音的大能可以扭轉這班年青人的命途。經過一段時間觀察、為他們祈禱後,終於有一天她鼓起勇氣,走向他們,大膽地向他們傳福音。 

我知道其中至少有一位接受了她的邀請而信耶穌的,他就是雷弟兄。我認識雷弟兄時,他告訴我馬姊妹怎樣帶領他信主,怎樣栽培他成為門徒。現在,雷弟兄已是一位牧師,牧養一間活力充沛的教會。雷牧師亦仿效馬姊妹,繼續領人歸主、裝備門徒,並建立了超過50間教會! 

今天我們需要更多像馬姊妹和雷牧師這樣栽培門徒的人!



在約翰福音六章中,我們看到耶穌向群眾傳道。講道完畢,眾人都餓了,耶穌便要求門徒供應食物給那五千人。門徒卻說,沒那麼多錢可以買食物,只有一個男孩帶著他的小便當。隨後,耶穌行了一個神蹟,餵飽了五千人。

眾人吃飽後,耶穌又再講道,這次說的非常深奧,令許多人難以接受便相繼離去,還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約6:60)聖經說:“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他同行。”(約6:66)耶穌就對十二個門徒說:“你們也要去嗎?”

在此請撫心自問:“我是一個真信徒嗎?”“我是一個真門徒嗎?”

為什麼人們比較肯定自己是真信徒,但對自己是否一名真門徒就有所疑惑呢?成為一名真信徒或一名真門徒有分別嗎?

門徒是相信並跟隨耶穌基督,致力實踐聖經原則的人。門徒訓練在於關係:改變和信靠。當人被基督改變成為門徒時,就是接受以基督為主。成為天國子民就意味著耶穌是他們生命的主,包括在心裡、家裡和工作地方;態度、思想、行為和想望;責任和道德決定;社會良知和世界觀,通通都要聽命於主。你可能會說那不就是全部!是的,沒錯,就是我們生活的每個方面。作為基督的門徒,我們要尋求、認識並活出神的旨意和目的!

成為信徒並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但跟隨主則要付出所有!當我們接受耶穌基督時,我們亦必須準備好接受跟隨祂的代價。

作門徒要不斷學習。渴望認識和應用耶穌所教導的真理,一生以順服、仁愛和結果子作為特徵。

作門徒是一個過程。門徒是一位跟隨者,但會越來越像他/她所跟隨的人。當一個人相信耶穌時,神便開始幫助這個人變得越來越像耶穌(羅8:28-29;腓2:12-13)。

在此過程中,有三個關鍵領域:親密、成長和結果子。

親密:神是愛,門徒內心必然渴望與主建立更親密的關係—愛的關係!

成長:健康的人會在身體、精神和情感上成長;靈性也如是(西2:5-7;3:12-18),基督徒要長大成熟。

結果子:與神關係親密,並在主裡成長,定然結出果子、服侍人。從門徒轉變為栽培人,將影響更多人、建立更多生命。

如果你想找一個門徒訓練的榜樣,我建議你效法耶穌。祂是建立門徒的最佳模範,對於耶穌訓練門徒的方法,眾說紛紜,但就個人所見,不外是:個人關注和目標建構。

當耶穌呼召十二門徒時,期望與他們建立親近、密切、深厚的關係(馬可福音3:14說“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無論祂走到哪裡,無論祂做什麼,他們都和祂在一起。他們總是與主親密接觸與聯繫。細心觀察和注意耶穌的教導(馬太福音1-11,馬可福音1:27)、祈禱(路加福音11:1)、醫病、趕鬼、叫死人復活、餵飽五千人、面對對手的挑戰、憐憫有需要的人、在拉撒路墓前哭泣等。他們同吃同住,當中包含著諸般的委身、信任、忍耐和開放。

耶穌關注每一位門徒,在他們身上投放了大量時間作教導、鼓勵、裁培、糾正和引導。這種親切、關懷和全然開放的態度,使門徒能夠將祂的生活、信息和使命溶入自己的內在生命中。真理不是頭腦知識的傳遞,而是心靈交流、生命傳承。耶穌成了他們活生生的真理,在祂偉大生命的影響下,門徒被改變和模造。後來,耶穌還藉聖靈向他們傳達了祂的熱情、恩賜、能力和恩膏(使徒行傳1:8)。門徒被召不是偶然的,是耶穌特意呼召的。

耶穌訓練十二門徒的目的,就是預備他們,日後能承接祂的事工。耶穌揀選並建立了一群跟隨者,以便在祂走後執行祂的使命。今天也是如此,門徒訓練的目標是要看到生命發光、有使命感、為僕心態、積極主動、忠誠負責和領人歸主,使人實踐神的旨意和目標!

我們可以仿效耶穌,將信仰傾注在人的生活中,幫助他們在屬靈上成長,並在神的國度中履行其獨特的角色。記住關鍵:個人連結和目標建構。

從耶穌到門徒,再到保羅,再到初期教會、以至世代相傳,門徒訓練都是教會核心的事奉,在廿一世紀也是如此,門徒訓練對於教會的增長仍然至關重要。你是門徒嗎?你是門徒栽培員嗎?

a)洞悉時日(羅13:11-14)

何時需要門徒訓練—今天!

作為基督徒,我們需要了解我們身處的時日,正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末時了,然而,這亦是教會最好的時刻!我不是說這是容易的日子,可能等待教會的挑戰、困難甚至迫逼,但這將是教會最美好的時光!黎明前是一天中最黑暗的時刻。

在這個時候,神需要堅定的基督徒,滿有信心和聖靈,敢於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謹守職責。祂能指望你嗎?活要活得精彩!聖經告誡我們:

“再者,你們曉得,現今就是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因為我們得救,現今比初信的時候更近了。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

我們需要有迫切感和使命感,小心別浪費時間在暫時、不能持久、與神的國度無關的事物上(弗5:3-6);行事為人要端正(羅馬書13:13-14);披戴主耶穌基督。

然後,我們要活出使命感—知道神在這世界上正在做什麼,而我們是其中的一份子,神賦予我們生命是有其目的的。我們被揀選、受裝備是為了福音使命,為此,我們耗盡一生,以此為我們生活中的重點和熱情。耶穌說:“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是當務之急!

b) 改變:變化的旅程(羅12:1-3)

改變世界,第一步就是改變自己!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事奉”(latreia為名詞,源於動詞latreuein)一詞的意思是服侍,將一生獻給神。真正的事奉(敬拜)是獻上每天的生活、為祂而活、尊榮祂。信息版聖經譯成:以你一般、日常生活,如睡眠、飲食、上班(上學)和四處走動的生活,都擺在神面前作為奉獻。

這樣的奉獻代表了生活方式的徹底改變:

第一,不要效法這個世界。效法世界意味著不斷改變、迎合和接受世界的方式、潮流、趨勢和文化。世界一直在變,人也就一直追趕它。

保羅說我們不是要效法(改變以適應外在形式),而是要更新變化(內在改變)。改變我們周圍的世界,第一步就是改變自己!

“變化”一詞就是“蛻變”,是從內到外徹底的改變。藉著聖靈的大能,變成基督的形像(林前3:18)。

保羅談到心意的更新:管理態度、思想、感覺和行為的中心(弗4:22-23)。隨著聖靈藉著神的話語、禱告、敬拜和團契,不住更新我們的意念,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會隨之改變,在性格和本性上帶來變化和更新。

保羅還補充說,你將能夠察驗神的旨意—善良、令人愉悅和完美的。沒錯,因為我們的心意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像基督,便已經準備好做神要我們做的事情。

c) 人生投資(林前11:1)

我非常感謝神安置在我生活中的人們,他們影響並塑造了我的生活:小學—主日學老師;初中—年青的導師;高中—牧師的兒子;大學—牧者。這些人投資在我的生活中,對我來說很重要,我想效法他們的榜樣,同樣祝福別人。反躬自問:

•  我熱衷於什麼?什麼支配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我對什麼感興趣?
•  什麼是我生活的主要動力?我最看重什麼?
•  我傾注一生的目標和夢想是為了什麼?
•  我是否有一個永恆的視角,作為一個棱鏡來觀察我生活?我真實的人生目的是什麼?我想讓人記住什麼?

耶穌降生為人時,尋求遵行天父的旨意。在祂事奉之初,知道只有三年的時間來影響人,祂是如何使用時間的?你將如何投資你的生命?你將如何產生永恆的影響?

你想誰進天堂,神將誰放在你心上?你是否願意投資在他們身上(不是節目程序,而是持久的關係)?你在禱告中,有沒有提名記念他們?你是否有具體計劃與他們分享信仰,並訓練他們成為門徒?

我非常感謝一位牧師,他在我一生中投放了很多。他對我真摯的愛以及他有意塑造我被神所用,從而改變了我。他對未得救的人充滿熱情,從他身上我學到愛人靈魂;從他生活中,我學到門徒訓練的藝術和挑戰。我明白到門徒訓練如何能改變人,如何成為一個自我複製的過程,一代又一代地產生持續的影響。我希望這是我的人生目標,我仍在學習中!

結論

在耶穌回來之前,世界陷入善惡之間的最後鬥爭,你的生命在這場萬古戲劇的最後一幕中很重要。終極對決不是在遙遠的戰場上,而是在每個選擇為神而活的人生命中,撒旦將永遠被擊敗。你可以讓它成為現實,你的生命可以帶來改變!

耶穌活出迫切感和使命感,去遵行父的旨意,我們跟隨耶穌的人也應該效法基督,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而不是我們自己的私利、慾望、成就和樂趣。

我們活在一個吹捧個人主義的世界裡,關注的只是個人利益,信仰也變得自我中心。成為一名基督徒不全是我和我的需要,而是要使人生和使命與基督保持一致,活像基督才是我們人生的目標!

Copyright_Logo
首页装饰-1